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环保节日 >> 世界环境日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如何“给地球一个机会”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如何“给地球一个机会”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吴晓江    文章来源: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13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8%,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速度扩展;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7%,并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而人均拥有淡水资源接近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线

    ●随着技术创新节奏加快,电子产品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全球面临“信息时代新垃圾”大量涌现的状况,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代价、资源代价

    ●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后,开始出现商品大量生产、消费和废弃的趋势,用一次就扔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垃圾堆场“围城”现象日趋严重。是到了以法治推进建立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的时候了

    今年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正逢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宣言》30周年,联合国发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0周年。自两个宣言发表以来,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而世界环境总体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全球每年有2600万公顷森林在消亡,有600多亿吨表土在流失;四分之一土地荒漠化,100个国家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威胁;一半以上的主要河流变干涸或受污染,100个国家缺水,约17亿人缺乏清洁水;生物多样性仍在衰减;气候暖化趋势加剧着各国自然灾害。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很特别:“GiveEarthaChance”(“给地球一个机会”,意译为“让地球充满生机”)。这个主题很有警示力和紧迫感。的确,拯救深陷于生态危境的地球,机会确实不多了!

    我国近年环保投资达数千亿元,局部地区生态状况开始好转。但我国仍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8%,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速度在扩展。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27%,并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我国已被列为世界最贫水国之一,人均拥有淡水资源接近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线。这几年我们大力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但不少人却漠视了科技创新在国土资源保护、国家环境安全等战略领域的重要定位,漠视了发展高新技术与农林水利科技的融合、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衔接,忽略了科技人才资源在事关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的环保前沿领域的合理配置。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事实上,随着技术创新节奏加快,电子产品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发达国家正在面临“信息时代新垃圾”大量涌现的状况。这表明信息技术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带来绿色的生态社会。美国从1997年至2004年,废弃电脑将达3亿多台。为了避免对本国环境的污染,美国在1998年就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电子垃圾700万吨,且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这种跨国“高技术污染”现象最近愈演愈烈,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代价、资源代价。从这个意义上看,21世纪的“技术创新观”应当建立在“追求技术与环境和谐”

    的基石上,提高创新的“环保含量”,这才能为地球生态环境获得新生提供一个机会。

    传统的环保观念与技术,着眼于从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的终端回收处理废弃物。但因经济和技术上缺乏可行性,往往难以实现初衷。比如,我国信息消费造成每年70亿只电池的消耗,大量有毒性的废电池由环保志愿者收集后无法处理。而21世纪绿色意蕴的技术创新观,要求从新产品制造的开端——研发设计阶段就采用无公害材料、工艺,从产品的源头消除毒性污染,诸如开发绿色电脑、绿色电池等等。同时,绿色意蕴的技术创新观,充分注意更新产品的“代际”过渡的兼容性,并采用“再制造”方略,即从新产品设计上就充分考虑在新机器上再使用尚好的旧部件。

    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后,开始出现商品大量生产、消费和废弃的趋势,用一次就扔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垃圾堆场“围城”现象日趋严重。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为使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已开始告别为“便利”而采取的“抛弃型”生活方式。日本、德国就是认真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废物资源回收利用,以法治推进建立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的国家。它们的企业就依据法规,对家电等商品的包装物仔细回收重复使用。当然,建立循环经济需要法制建设与经济政策改革相配套。比如,电脑废弃后的回收处理费应包括在售价中,使电脑公司回收工作切实可行;选择购买再生纸应课以较低的税率等等。

    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地球充满生机,急需建设科学的大众的生态文化。这其中不仅包括科技界对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哲学社科界对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环保法学思想的传播,也应有文学艺术界对生态审美文化的弘扬。可惜,目前我国环境文学、生态文艺仍处于“荒漠化”状态。数字显示,近两年来国内9种有影响的文学期刊,涉及生态题材的短篇小说仅2项,散文与诗各1篇。盼文艺天地中的这种“荒漠”景象尽快消退,盼文艺家向公众捧出一片滋养“天人和谐”诗意心灵的文化绿洲来! (吴晓江,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德国:环保不需要提示
    奢侈正在“洗绿”的路上
    奢侈品是更主动的环保
    环保企业界的“慈善大使”
    孙贻超:误打误撞做环保
    亲密接触环保自由放飞理想
    环保型国家发展畅想稿
    珍·古道尔和农民工子弟零距
    日本环保吃过不少苦头
    “绿色和平让摄影与环保紧紧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