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志农:隐匿在照片后的坚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4

  秦岭金毛羚牛

  “拍摄羚牛是难忘的经历,回眸一笑百媚生,至今想来也是上天的垂青。”

  在中国西部横亘绵延的山峦之间,生活着一种介于牛和羊之间,身形巨大而壮健的生物,它们就是羚牛。而生存在秦岭的羚牛,全身披着淡金黄色发亮的毛发,非常漂亮。羚牛是一种气力巨大,不甚惧人的生物。有趣的是它们还有踏火的习惯,见到野火往往要集体将其踏灭才肯离去。在野外篝火旁夜宿的人,往往要在睡前祈祷羚牛不要在夜间到来。羚牛还有舔食盐碱的喜好,往往连同带有盐份的泥土一起吃进。有时遇到坚硬的泥土,就用前蹄把土刨松后舔食盐份。

  奚志农在拍摄羚牛时,抓到一个他特别满意的镜头——回眸一笑百媚生。当时两只羚牛背对着他在一个小坡上嬉戏,奚志农小心翼翼地接近了他们,将自己隐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估算了一下距离:最多20米!而通常拍摄距离应该在100米左右。正在这时,羚牛好像发现了他,其中一只突然扭过头来,奚志农下意识地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幕充满盎然生机和灵性的画面。

  拍摄到“死而复生”的朱鹮

  “我很开心,因为朱鹮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保护前景最乐观的珍稀动物。”

  1981年5月,中国科学家在海拔1356米的陕西洋县姚家沟,奇迹般地发现了七只具有繁殖力的朱鹮和两个朱鹮的巢,这个原本被认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又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奚志农多次深入陕西洋县保护区,拍摄了很多珍贵的朱鹮照片,让大家看到了这个美丽而珍贵的生灵。朱鹮是一种中型水禽,裸露的脸颊呈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体态秀美典雅,在中国民间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从1993年开始,中国政府启动了朱鹮拯救工程。先后在陕西和北京建立了三个繁育中心,在野生朱鹮分布区建立总面积达4230公顷的保护区,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目前,陕西省洋县境内共有朱鹮550只,加之周至县楼观台朱鹮饲养繁育中心的近两百只朱鹮,中国朱鹮种群数量现已达到近750只。可以说,失而复得的朱鹮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保护前景最乐观的珍稀动物。

  与汽车赛跑的藏野驴

  “我自己非常喜欢这张照片。”

  藏野驴则是高原上不倦的奔跑者,它们不怕人,而且特别喜欢和汽车赛跑。凡是见过它们与汽车赛跑的人,就会深知“驴脾气”是怎么回事。它们远远看到汽车就开始狂奔,队形有条不紊,而狂奔的目的是要从车头前夺路而过。然后它们会停下来,回头看着汽车,得意洋洋地打着响鼻。有时它们会翻身再赛一回合,而且必定要再次从车头前抢道,才心满意足而去。

  它们十分漂亮,体态健美,肩部至尾根有较窄的黑褐色脊纹,背部是深棕色,腹部及四肢却是悦目的白色。当一群藏野驴鱼贯而行时,那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奚志农在可可西里拍摄藏羚羊时也得到了拍摄藏野驴的机会,在一个阳光烤炽的午后,他和伙伴开着车在荒芜的戈壁上巡弋。面对强烈的太阳光,一队野驴和奚志农的车队赛跑起来,一张野驴四脚腾空的照片诞生了,更难得的是,偌大的太阳就顶在野驴的头上,构成了一副独特的画面——也许是奚志农的照片中最具力量美的一张。

  鄂尔多斯的遗鸥

  “我在内蒙拍到的她们,不过,真的所剩不多了。”

  “遗鸥”这个名字充满了诗意,这个发现并不久的新物种和它的名字一样可爱。在20世纪20年代,内蒙古弱水河边得到了第一个遗鸥标本,发现者认为这是一个新物种,但动物学家们迟迟不敢对它作出定论。直到70年代,前苏联的鸟类学家根据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繁殖鸟标本,才明确地提出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遗鸥的得名,即遗漏之鸥,失落之鸟,这个名字流露出人们对其相见恨晚之意。自小就对鸟类充满感情的奚志农自然不会错过拍摄遗鸥的机会,他前往内蒙古用他的触角和感悟拍摄下了一组珍贵的遗鸥画面。遗鸥在我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甘肃均有分布,但数量极其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鄂尔多斯的繁殖群是全球最大且最为稳定的种群,约占世界种群的60%以上,一度被誉为“遗鸥的天堂”。但鄂尔多斯繁殖地的恶化,给这个物种带来严重的打击,近年遗鸥种群数量出现巨大下降。如何保护这些仅剩的适合遗鸥繁殖生息的内陆盐碱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让奚志农“心在滴血”的藏羚羊

  “我的心在滴血。”

  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一直渴望能够拍摄到藏羚羊。奚志农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藏羚羊是1997年9月,在喀喇昆仑山干涸的河滩上,一只带着幼仔的母藏羚被他们突然而至的汽车惊起,拼命地向着对岸奔逃。

  只短短的三个月后,奚志农在格尔木却看到了藏羚羊堆成小山的头颅和皮子。透过镜头,他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藏羚羊至死还圆瞪着的眼睛、角上的弹洞以及滴血的头颅……奚志农的眼睛让泪水模糊了,他形容自己当时的悲愤心情是——“我的心在滴血。”奚志农还看到一只母羊的鲜血尚未凝结,还在一滴滴地滚落。母羊的身边就躺着它们的孩子,从个头、毛色判断,它们来到世间才不过一两天,还未来得及睁眼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就饿死在母亲的尸体旁。还有的小羊尚未出生就被秃鹫从母亲的体内拖出来!

  马可波罗羊的传说变成了现实

  “我第一次拍到马可波罗羊,从来没有想过,传说竟能成真。”

  距今七百多年前,探访东方的旅行者马可波罗在帕米尔高原上见到了奇特的生物——一种生长着巨型而美丽双角的野羊。马可波罗将其命名为马可波罗羊。七百多年间,马可波罗羊在帕米尔高原静静地繁衍生息着。最近几十年来,由于公羊雄壮的体型和巨大美丽的双角,使得它们成为狩猎的目标。

  200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新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联合对马可波罗羊进行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新疆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现状、为政府提交保护建议,奚志农担任此次调查的摄影师。在这次考察中,奚志农第一次拍摄到了珍贵的马可波罗羊影像,让这一传说中的物种和公众得以“亲密接触”。积雪覆盖的高原,马可波罗羊大群迁徙,用前蹄刨开地表的积雪取食草根。成年的公羊在发情期用庞大的角互相撞击,“砰砰”的声音让百米之外的奚志农都清晰可闻。

  后记

  奚志农仍在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每一个热爱自然的我们都希望能为地球家园做点什么,奚志农在北京动物园的“野性中国”就是这样一个根据地,户外摄影师、环保志愿者、NGO组织……真的渴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自然的队伍中来。

  用奚志农的话说——不能只剩下人。

  奚志农重要荣誉

  1998年,《中国摄影》优秀摄影师。

  2000年,“地球奖”;《滇金丝猴》获得BG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濒危物种”大奖。

  2001年,“保护母亲河”奖。

  2002年,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获得了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奖。

  2003年,出任日本国际野生动物电影节评委。

  2004年,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年度摄影人物。

  2006年,《户外探险》2005年“金犀牛奖”最佳环保精神奖。

上一页  [1] [2] [3] [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