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发:为上百种三峡珍稀植物倾家荡产

作者:田文生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0

  本报记者 田文生

   159株桫椤之死

  “咔嚓!”一棵死树的小桠枝脆生生折断。

  “死了。”44岁的向秀发摩挲着树干,转过头去,眼眶泛红。“不用看了,真的死了,再也活不过来了。我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再也找不出这么大的枸杞树了。”

  传统理论中,枸杞属于藤状小灌木,一般都只能长半米高,不能长成大树。而死去的这棵7米多高的树,推翻了这个论断。

  2003年,向秀发租一条小打鱼船,拿着望远镜朝长江两岸搜寻,在不经意间看见几株绿叶红果的罕见树木,激动地狂叫出来,兴奋得差点儿把小船晃翻了:“天哪,这么大的枸杞树,是不是真的哟?!”

  如果没有那个意外发现,这些枸杞树或许将随着三峡蓄水的推进,被逐渐上涨的江水淹没。幸运地逃出死亡魔掌的枸杞树被向秀发移到万州,在精心呵护下,终于成活了。看着青绿的叶衬着红红的枸杞在树上随风招摇,向秀发“挑水都觉得肩上轻些”。

  去年,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向秀发和工人顶着烈日赤膊上阵从山脚水池挑水浇灌宝贝树木。花1小时挑来1挑水,分给10多棵树,一瓢淋下去,腾起一团水雾,“夸张点说,就像倒入烧红了的铁锅一样”。

  持续几个月的灾情没有减缓的迹象。眼看顶不住了,向秀发一咬牙:买水!出20元一挑的高价请乡邻挑水。但实在太热了,没人愿意挑水来卖。

  就在向秀发背上开始一层层脱皮时,3000多株千辛万苦迁移而来的珍稀植物,死了。

  而今,阴雨让死去的枸杞树根部开始腐朽,长出了木耳。

  9月7日,记者冒着阴雨进入这个命运多舛的三峡珍稀植物园,贸然的造访惊飞了一只站在一根黑乎乎的木头桩上鸣叫的画眉。

  这根树皮皲裂、毫不起眼的死树,曾是万众瞩目的“明星树”。它被向秀发等人从水位线下救到植物园来时,本地媒体进行了报道,文章题为《桫椤王落户三峡珍稀植物园》。

  桫椤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的美誉。而这株荣膺“桫椤王”称号的珍贵树木,有几百年树龄、3米多高,经济价值无法估量,科研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在去年的特大旱灾中,移到植物园的崖柏枯死了,20米高的紫薇枯死了,黄连木枯死了,四照花也枯死了……这些百年古树支撑不住,更不用提那些本应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桫椤了。向秀发只能眼睁睁看着原本生机盎然的“桫椤王”和园内另外158株桫椤先后死去。

  在向秀发看来,是人为因素导致了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轮回:这些珍稀被从地狱口拉出来,被成功救活。遭遇灾难时,他替它们用各种方式向林业主管部门呼喊“救命”,却没有得到反馈,致使这些植物再度走向了鬼门关。“这样的死法,不如一刀砍了,省得国家浪费钱!即使被人违法偷走也好呀,这些树至少还是活的嘛!”

  “这些用命换来的宝贝植物就像我的儿子一样,每死一株,就像一把刀穿透我的心脏。”向秀发说。

  在他看来,如果早些买来几个水泵抽水,提高挑水灌溉的效率,有的树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水泵并不昂贵,事先为何未购置?谜底需要追溯到10年以前。

  人生因目睹锯断一棵黄桷树而改变

  一直喜欢摆弄盆景的向秀发,从小就喜欢植物,“在山沟里长大,对植物、对大山有真感情。”儿时,他用集体的废粪桶栽了些花花草草,被父母结结实实揍了一顿。

  长大后,发了财外出游玩的向秀发路过三峡时,发现一个施工队正将一棵黄桷树锯断。

  “没把树当回事儿呀,以后水涨上来了,没有脚的珍稀植物不能逃生,会不会被淹呢?”向秀发当时的一闪念,决定了这个买断工龄下海的铁路高级工程师10年里令人唏嘘的命运。

  当时,他是家乡数一数二的有钱人,700多平方米的房子,7个门面,水产养殖每年能带来几十万元收入,有自己的私车,“每天坐着耍、当‘翘脚老板’都有上千元收入”的他享受着小康生活。这个认真得有些固执的人,被当时脑子中冒出的那个疑问拽到了北京。

  他找到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李振宇。专家告诉他,一个物种有时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三峡库区淹没线下和移民迁建区内,需要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290多种。

  专家告诉他,他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却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问题。

  向秀发被“镇”住了。回到重庆,一个人关在房子里冥想几天后,他决定全力把那些珍稀植物从上涨的江水中抢救出来。

  这个军事经济学院路桥专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开始抢救性地搜寻、移植三峡珍稀植物,开始了被人称为“像个疯子”的生活:

  2002年,向秀发绑着安全带,悬在半空中,迁移长在绝壁上的十大功劳木,滑脱的树干把他撞到石壁上,当场折断两根胸肋,痛得钻心。他忍着剧痛把植物迁移到植物园,一弄就是一个星期,断了的肋骨一直未医治。

  2003年,他在巴东被竹叶青蛇咬伤,虽经当地医生及时救治抢回性命,但一根食指残废。

  2004年,他在野外考察时跌落山崖,昏迷4天后,醒过来了,但一根小指残废。

  209万地方配套资金至今未到位

  在抢救三峡珍稀植物的道路上,向秀发并不是独行者。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关注着三峡水位淹没线下的珍稀植物,一些政府部门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就在李振宇接受向秀发造访的时候,他正大声呼吁对库区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进行迁地保护。

  从北京回来后,决心“弄个园子把三峡植物宝贝保护起来”的向秀发相继找到重庆市万州区发展与计划委员会和重庆市发展与计划委员会,咨询三峡珍稀植物园立项事宜。重庆市计委认为这个项目很好,但必须做好前期工作:一是选址,二是立项,三是找主管部门。

  向秀发上路了。从1999年开始,他和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专家一起跋山涉水,历时一年半对淹没带珍稀植物进行详细调查,最终把园址定在万州区五桥机场开发区。

  2002年8月29日,重庆市计委予以立项,确定重庆金园珍稀植物培植有限公司为项目法人。

  立项后,向秀发又聘请重庆市投资咨询公司,编写了《三峡珍稀植物园可研究性报告》,以万州区计委名义提交重庆市计委。2002年9月25日,报告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重庆市计委批复同意实施植物园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两年。

  与此同时,重庆市林业局又以“建设三峡濒危植物保护基地”的名义向国家林业局争取专项经费52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13万元,地方配套209万元。

  不久,国家林业局专项拨款313万元,万州区无偿提供了1200亩土地用于该公益项目,3个社的村民由政府外迁。

  由于植物园未通公路,2003年,为了一棵20多米高的飞蛾槭,大伙足足抬了4天,才将大树抬进园子。“这还不算什么,到悬崖峭壁上取植物,才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儿。”

  劳累挺一挺就过去了,向秀发很快发现了挺不过去的严峻考验:钱。“到库区大海捞针一样去找,挖掘、运送、种植、管护、建园子……哪样能不花钱呀?”

  向秀发说,国家的拨款是专款专用,每年都会进行专项审计,313万元专款被一笔笔支付出去,园子里那么多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平均每棵树才花国家10多元,这还不包括园子的维护费用。

  “每一分钱的用途国家都作了详细规定,要你买酱油,就绝对不能买醋”。可地方的配套资金却至今未到位,500万元的事情得用300万元完成,难度可想而知。需要“买醋”时,向秀发只能自掏腰包补贴。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