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新:青海湖畔守裸鲤

作者:鄂平玲 叶晓楠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0

  青海湖中回游产卵的裸鲤。

  22年的裸鲤情缘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总面积4273.7平方公里青海湖里唯一的水生经济动物,2004年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

  杨建新自1987年到青海省鱼类原种良种场以来,与裸鲤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青海省鱼类原种良种场与青海湖裸鲤人工放流站合并,成立了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杨建新担任副主任。长期以来,每年5月至8月,杨建新都会在青海湖畔守护裸鲤。

  杨建新告诉记者,由于生长在青海湖这个寒冷的高原湖泊里,饵料生物贫乏,裸鲤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有“十年长一斤”之说,而且裸鲤的繁殖力较低,对繁殖场所也挑剔。再加上自然环境变迁和长期的过度捕捞,这一鱼类资源日渐减少。而青海湖的鸟类主要以裸鲤为食,裸鲤数量的急剧减少又对鸟类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对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巨大隐患,严重威胁青海湖“水—鸟—鱼”为主的生态平衡。

  “可喜的是,从2001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实施了为期10年的封湖育鱼措施,专门成立了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要开展裸鲤的原种保存、资源救护、种质监测、资源量动态监测、增殖放流等业务,有效遏制青海湖裸鲤资源的锐减。”杨建新说。

  千辛万苦的培育

  裸鲤过去从未被人工养殖过,杨建新与团队一切从头开始。1991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青海省原鱼类原种良种场)开始进行人工培育裸鲤的试验。

  第一步是在河道里捕捉亲鱼(有繁殖能力的裸鲤)采卵受精。每年的6月中旬至8月中旬,成群结队的亲鱼,争先恐后地沿着注入青海湖的河流逆流而上,选择合适的河床产卵,繁殖完成后再回到青海湖中栖息。每年此时,在裸鲤洄游集中的沙柳河、泉吉河等产卵河道,杨建新与团队成员穿上水裤沿河捕捉亲鱼,从中挑选成熟的亲鱼现场进行采卵受精,再把亲鱼放回河水中。

  “那时,每天大伙儿带着干馒头、咸菜,泡在水中,一干就是两个多月,个个被强烈的高原紫外线晒得黑黑的。高原气候变化大,风雨说来就来,空阔的野地里没有躲雨的地方,只能在皮卡车后避一下。”杨建新回忆说。

  采卵受精后,下个步骤是孵化。好不容易采来的受精卵很娇贵,几位在一线操作的女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受精卵。裸鲤鱼卵孵化期长,需168小时,等到鱼苗孵化平游后,还要选择营养全面的饵料喂养。

  繁育成功的头几年,他们将平游后的鱼苗直接放流入湖,后来在专家的建议下,将鱼苗在人工池塘培育一年再放流。此时,裸鲤鱼苗已生长到7.5厘米左右。“成活率的确有提高。我记得最初放的那些小鱼苗,刚放进高原河流中就被冲得没影了,大一些的鱼种放流后情况就好很多。”杨建新说。

  再一个难题是防病。杨建新告诉记者,裸鲤的祖先是黄河鲤鱼,原本是有鳞的,后来为了适应青海湖咸涩的湖水,鳞片逐渐退化,便于将多余的盐碱排出体外,因此得名“裸鲤”。因为没有鳞片,裸鲤很容易生病,水霉、锚头蚤等常见病害时有发生。每到夏季,为了保证育苗池里的特定水温,他们就从附近的水渠引水不间断地为育苗池换水,以保持水温适宜幼裸鲤的生长,减少幼裸鲤生病的概率。

  “到了冬天,不能让鱼池全部封冻,得留出喂食的场所来。”在鱼池刚结了10厘米的冰后,杨建新就和救护中心职工齐上阵在冰上凿洞。杨建新说,中心有18个鱼池,每个都有差不多5亩的水面,在冰上凿的洞需要有3米的直径,凿好后还要观察鱼类的活动状况,检测常规水体理化因子,每日投喂饲料。

  杨建新说:“一般而言,一条裸鲤怀卵大约3000多粒,在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产卵繁殖的个体不到1/10,能孵化成功的幼鱼更少,幼鱼能存活入湖的更是少之又少。通过人工采卵受精和孵化培育,放流成活率则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千辛万苦做裸鲤人工培育的原因。”

  充满希望的放流

  幼鱼经一年的人工培育后,便是充满希望的放流,这也是令杨建新最为激动的环节。

  在青海高原,当地藏族群众为求家人平安吉祥,原本就有放生的习俗,每年中心举行的裸鲤放流活动,在当地被各族群众视为一个重大的节日。

  杨建新描绘说,今年6月5日,青海湖畔上空飘着细雨,我们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沙柳河边举行了盛大的放流仪式。从青海湖周边几百公里内赶来的藏族群众,排着队走到救护中心工作台前领取装有鱼苗的尼龙袋,依次走到河边,嘴里念着祝福的话语,以极其虔诚的姿势轻轻地捧起鱼苗放流。金黄色的小鱼苗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成群结队顺河而下,壮观而美丽。

  在今年的放流仪式上,基地还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放逐的鱼苗都经过检验检疫,并向全社会公示,请公证部门现场公证。仅6月5日当天就放了100万尾鱼苗,此后至8月30日,每周末都进行放流,总共放流了700万尾裸鲤的大规格鱼种。

  杨建新颇为自豪地说,自2002年开展裸鲤放流以来,我们共向青海湖放流裸鲤种苗4800万尾,至今已连续进行了8年。经科学探测,青海湖裸鲤资源量明显回升,蕴藏量已从2002年的2500吨增长到2008年的2.43万吨。

  “原种保存裸鲤的工作这么辛苦,你喜欢这份工作吗?”

  “当然。你们能想象当我看见亲手培育的鱼苗,被放归河流中时的激动心情吗?你们能想象,那么多民众非常虔诚地等候放流裸鲤的壮观景象吗?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杨建新无怨无悔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我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杨建新:青海湖畔守裸鲤
    青海湖中回游产卵的裸鲤。  22年的裸鲤情缘  青海湖裸鲤…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