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守望者

——记东北林业大学的几位教授
作者:宋晓梦 朱伟光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0

  东北林业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两万多公顷森林的高校。其中的帽儿山实验林场,是1958年学校第一任校长、老革命刘达带着警卫员,在哈尔滨东部山区的阿城、尚志县一带骑马勘察,为学校圈下来的。从此,这里就成了共和国森林学家和森林专业人才的摇篮。今年夏天,记者来到这片山深林密的教学科研基地,采访了几位森林守望者。

江南学者的东北森林情结

  见到王传宽教授那天,他刚从瑞典回来。一本很有影响的国际性学术刊物《斯堪的纳维亚林业研究》,下期要出版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国际北方森林联合会第14届学术大会”专辑,王传宽教授作为特邀编委之一,在瑞典的编辑部组织出版。

  46岁的长江学者王传宽教授是东北林大的骄傲。校领导告诉记者:近十几年来,学校先后有20多名教授学者流失到北京、上海、沿海城市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可是生长在江南的王传宽,却在获得威斯康星大学林学博士学位之后,在一年只有5个月无霜期的东北落了脚。

  问及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这儿,王传宽说:“首先是出于对母校的感情。我在东北林业大学读硕士,并工作了12年;其次是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一直从事森林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东北地区不论是森林蓄积量还是林地面积都占全国的1/3以上,在这里搞林业科研非常重要。”

  王传宽一回来,学校就让他担任了生态学科带头人。在学校支持下,一支人才结构合理、团结稳定的学术队伍形成了,顺利通过了国家重点学科的滚动评估。

  王传宽有不少学术头衔,他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专家,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土壤学领域的国际主流刊物审稿人;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还在几次重要的国际合作研究中担当重任。但是,在言谈中,他显然对自己“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这一职位情有独钟。

  他告诉记者,自己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森林更多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化在林木中并释放氧气,以缓和全球的温室效应——这是当今世界森林培育的重大课题,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生态学的国际学术地位,而且可以为制定减缓气候变暖的林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王传宽说:“这儿的生活条件和浙江没法比,我连吃生大蒜都学会了;但研究条件浙江和这儿没法比——这片林子太重要了!要弄清东北森林的结构和功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要这里的研究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在这儿呆下去。”

“不必为没考上北大而自卑,因为你们有一位最好的老师

  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对东北林业大学王政权教授的学生说:“你们不必为没考上北大而自卑,因为你们有一位最好的老师!”

  王政权教授是森林培育学科专家,曾主持过国家“九五”、“十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他更是一位人才培育专家,从教25年,他的学生已有6位当了教授、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浙江林学院、山西大学等等都有他的学生在做研究或当教师。

  王政权爱森林,他说:“森林里的阳光空气、鸟语花香、瀑布小溪,是我们搞森林专业的人特有的享受。”

  可是,森林里还有驱赶不完的蚊虫,举步维艰的沼泽,给他们“采样”带来无比艰辛的遍地荆棘。上山需要蹚过的那条原本清澈的小溪,要是遇上涨水,也难免会被弄得一身水一身泥。

  给王政权做研究生,一般一年出野外10—15次,每次一周。他们除了去学校的帽儿山实验林场、伊春原始森林实验林场,还要去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西藏、云南西双版纳……听起来浪漫,但是有的学生去过一两回,就因为条件艰苦,不肯再去了。有个女研究生对王政权说,她不愿再出野外,希望王老师只安排她在实验室里摆弄瓶瓶罐罐,搞数据分析。王政权说:“那你等于没读研究生!”

  王政权对学生要求之严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他说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读了和没读一样,这和老师缺少责任心、不严格要求有很大关系。因此他对新来的研究生总要先问三个问题:想不想学?想不想学好?想不想多学?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好,第一、别怕出野外的泥泞和蚊虫叮咬之苦;第二、阅读大量外文资料;第三、学会接受批评。王老师批评学生很严厉,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入学成绩比上世纪80年代高考分数高出很多,可素质和能力都比那时的学生差。加上现在专业基础课课时太少,所以到了研究生阶段,很难独立开展研究。”

  为弥补这些缺陷,他除了要求研究生多读书,还用美国著名森林学家、华盛顿大学弗兰克林教授的名言“走在森林里,与树木对话”鼓励学生出野外。尽管有些老师四十多岁就不再出野外,53岁的王政权却每年都要去十次八次。特别是第一次出野外的学生,他一定要亲自跟去,他告诉记者:“学生第一次在野外做试验会暴露很多问题,你跟着去才知道他是怎么错的。要提高研究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导师的责任心!”

  王老师身边总有一批真想学专业的“粉丝”。广东女孩小沈就是其中之一。她高分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但不喜欢工程类专业,她从网上了解到东北林大有个王政权教授研究森林培育。从小就喜欢昆虫、喜欢在草原上看日出的小沈,大四提前一学期完成了工程大学的课程,到东北林大跟王政权上了一学期的课。她在王老师的指导下补读了林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书,还跟着出野外。毕业前,王政权把她推荐给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的一位专家,指导她出色地完成了关于“森林土壤线虫”的毕业论文。经过王政权的再次推荐,现在小沈已经是加拿大UBC大学森林土壤微生物专业的研究生。

以林为家,与鸟共舞

  在离帽儿山实验林场总部几十里的老爷岭“鸟类环志站”遇到76岁的常家传教授时,他正忙着为两天后在这儿召开的全国野生动物学、生态学研究生的“翠鸟论坛”和“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准备展板。从退休到现在,常家传已经在这儿搞鸟类“环志”15年。

  常老师告诉记者:“鸟类环志,简单地说,就是给鸟的脚上戴上有特殊标记的金属或塑料环,研究鸟类迁徙的时间、速度等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鸟类保护法和预防流行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据常老师介绍,全国有30-40个鸟类环志站,东北林大环志站是个大站,近10年来,环志鸟类160多种,每年2万-3万只,最多达4万只,在全国名列前茅。

  下午4点多,记者和几位老师跟常老师一起去林中巡网。站里共有130张网,我们去巡的是有60张网的网场。白色的网线比头发丝还细,沿着湖边的树林排开。“环志季节是每年3、4、5月和8、9、10月鸟类迁徙的季节。每天早上5点至傍晚6点半,每隔一小时巡网一次。日落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要加巡一次,以减少鸟在网上的死亡”,常老师边走边说。他强调:“环志要求鸟的生命第一,鸟困在网上时间一长就容易死亡,还有可能被猛禽吃掉。所以巡网一定要勤……”

  天色有点暗了,森林里的蚊子多了起来。此时林中的美景、湖中的野鸭都失去了吸引力——我们得忙着赶蚊子!记者这才亲身体会到,这项工作真是不易。

  回到环志站,我们马上要赶回几十里外的实验林场场部了。听说每次如果有鸟被带回环志室,都要填卡,记录鸟的种类、性别、上环和放飞时间。对带环重捕的鸟要记下重捕日期、环号。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要统计当天环志总数、种类数,填写环志统计表。自从2005年这里被命名为国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站以后,他们的工作增加了新内容——通过监测鸟的活动,寻找禽流感的来源。因此,他们还要用棉拭子采集鸟口腔、泄殖腔的分泌物,化验是否带有病原体,向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中心提供相关数据。

  15年来,常老师每年有6个月都要这样在小小的环志站里忙碌,可是15年来,他只与一位美国学者合写过两篇论文。因为这项工作本来就需要长时间的、大量的数据收集才可能找到规律,许许多多的科学工作者,可能一生就只能做铺路石。实验林场场长潘建平教授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现在外面的诱惑太多,像常老师这样肯于默默奉献的学者越来越少了,我们给他配过研究生,可都呆不住。

常家传为鸟儿戴上环志

王政权在野外指导研究生

王传宽向同行介绍研究进展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森林守望者
    东北林业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两万多公顷森林的高校。其中…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