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孙丹平文集 >> 正文 | ![]() ![]() |
|
|||||
| |||||
环保见闻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孙丹平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8 | |||||
亲历建立北极科考站之三
极地是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方,当地居民对环境的呵护也近于苛刻
■冻土层上的“绿洲”
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最初印象是从飞机上得到的:蓝天、白云、碧海、大片洁白的冰川和积雪覆盖着莽莽群山。很少有生命的迹象,使人恍然来到了青藏高原:安宁、洁净、朴实、原始——与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大都市反差极大。 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朗伊尔城及周围的山谷中有不少绿色。到处可看到绿色的苔藓,低洼湿润的地方有不少草丛,河滩里更是大片草甸,开着不少小花。这里虽然已经是北纬78度13分(北纬66度就进了北极圈),但由于北大西洋暖流有一小股支流流向附近的峡湾,使群岛西海岸的年平均气温比北极圈内的其他地区要高很多。夏季日间的最高温度在10度以上,有少量植物可以生长,又有大量候鸟飞来度夏,显得生机勃勃,被称做“北极圈中的绿洲”。
但这里的生态系统仍然非常脆弱,从植物的稀少就可见一斑。而且这稀少的绿色仅仅存在于夏季。可想而知,如此稀薄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将是很难的。在短暂的夏季过去后,“极昼”结束,白昼迅速变短,草枯鸟飞,10月下旬就会进入漫长的“极夜”。冰雪将覆盖一切,除了极少数最为顽强的生命(北极熊、驯鹿、海豹等),其他生命形式将停止活动。
这也是这里的房屋都架在地面上的原因。在“极夜”和“极昼”的温度变化之间,冻土层反复热胀冷缩,会影响所有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所以房屋都架离地面,供、排水管道也不敢埋入地下,用支架高高架起。我们还看到一些同样架离地面的陈旧木板路,千疮百孔,述说着早期创业者的艰辛。
■60%的面积被划为保护区
这里环保做得好是显而易见的。环境官奥斯丁告诉我们,虽然当地没有工业,污染并不严重,政府仍采取了很多保护环境的措施。在漫长的寒冷季节,采暖全是集中供暖,这样热效率高。所有房屋都是双层墙和窗,减少热量散发。机动车辆必须按照规定的行车路线行驶,不能随意碾轧地表。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斯瓦尔巴德群岛的人们给予它很高的地位,一些重要建筑内都有北极熊标本,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夏天很难看到北极熊,但到了冬天食物缺少时,北极熊就经常要闯到人类居住的地方来觅食。目击北极熊是当地人最津津乐道的事。这时,当地政府会通过广播通知所有居民:有北极熊进城了,大家不要出门。一般情况下只是把它轰走,迫不得已时才将它击毙,然后爱惜地做成标本。 北极驯鹿是这里数量最多的“长住居民”。当地政府不允许猎杀驯鹿,只给予某些居民每年猎杀一头驯鹿的特权,也就是相当于“荣誉市民”的待遇。朗伊尔城的1800名居民中只有300至400人有这种权利。
朗伊尔城非常洁净,到处都干干净净,没有随意堆积的垃圾,没有“白色污染”,给人很深印象。空地上可见到大大的垃圾桶,上面分门别类地标明了纸张、玻璃、塑料、废电池的投放部位。环境官奥斯丁说:斯瓦尔巴德群岛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将可再生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打包运回挪威本土,再生使用。不能再生的就地填埋。
这里的垃圾分类是在家庭中进行,并没有法规的强制,完全依靠人们的良知。而居民们也自觉地去做了,一个当地人告诉我们:“因为我们热爱这个地方。”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德国全民投身环保 对环保战略的思考 美国科学家“地球日”时话环 [原创]环保心得 我对环保的看法 难忘的“十一”绿色营是用11 七个女生,一道彩虹 一起吃苦的幸福 环保,需要一颗不变的心 植树节前砍树忙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