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名家文丛 >> 孙丹平文集 >> 正文 | ![]() ![]() |
|
|||||
| |||||
珍·古道尔 广植“根与芽”(一)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孙丹平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8 | |||||
珍·古道尔的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从26岁开始,这个人独自在非洲原始森林中研究黑猩猩,与黑猩猩风雨相伴几十年。她的爱心、毅力、才智和热情使她成为动物保护领域的杰出人物,不管她身置何处,总会受到欢迎。 ■和中国的“根与芽”在一起 11月23日,北京、天津和浙江的30多个“根与芽”小组聚集到北京景山学校,庆祝今年的“根与芽日”。珍 古道尔也来到会场,这是她第六次访问中国。 虽然“根与芽”在中国开展仅两年多,却已经有了150多个小组,活跃在10多个省市的大、中小学中。珍 古道尔说“根与芽”的理念有三个方面:关注环境、关爱动物、关心社区。她一年有300天在全世界奔走,不停地讲环境问题,推广“根与芽”环境项目。 “根在大地下舒展、蔓延,形成牢固的基础。芽虽稚嫩,但为了得到阳光,他们可以破土而出。假如我们在这个星球上面临的各种问题就像那坚硬的砖石,那么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就是成千上万的根与芽,可以冲破这些砖石。你能改变世界。”这是珍 古道尔为“根与芽”写下的铭言。 11时,珍 古道尔出现在校门口,身穿一件宽大的米色粗呢外套,上面满是动物图案。“根与芽”小组的同学们用热烈掌声欢迎她的到来。 珍 古道尔在每一个展台前细看同学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心得体会、他们的思考。孩子们用崇敬的眼光追随着这位非凡的老人,争着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和她说话,与她合影。熙熙攘攘的大厅里,哪里人最多,你就能在哪里找到珍 古道尔。 随后,她发表了题为“希望之旅”的演讲。她告诉学生们,她第一次来中国是来拜访一个老朋友,然后发现中国人都很希望听到她的故事、她的观点。“根与芽”项目就像在地里播种,而种子大都会发芽。她总会在当地发现一群优秀的人,他们都愿意为自己的国家做事。 演讲结束时,她模仿起黑猩猩的一种欢快的叫声,并示意孩子们一起呼喊,表达共同的信心。那种辽阔高远的声音似乎就是天籁之声。 ■动物情结与生俱来 珍 古道尔是英国人,出生在1934年。从她写的自传和早年的照片可以看出,她的家境不错:在风景优美的英格兰乡间有漂亮的大房子,家庭成员众多。她还到白金汉宫拜见过伊丽莎白女王,为此她花很多时间学习整套的屈膝礼。 去非洲的机会终于来了,她的一个同学移居到肯尼亚,来信邀她去玩。为了攒足路费,珍 古道尔辞掉她非常喜欢的工作,到一家餐馆去当服务员,因为这份工作的收入多些。4个月后,她攒的钱够了。当她在内罗毕附近看到长颈鹿时,她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确是到了非洲。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德国全民投身环保 对环保战略的思考 美国科学家“地球日”时话环 [原创]环保心得 我对环保的看法 难忘的“十一”绿色营是用11 七个女生,一道彩虹 一起吃苦的幸福 环保,需要一颗不变的心 植树节前砍树忙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