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地球 科学发展

作者:白玉成    文章来源:济源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2

    今天是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是全人类共同的节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颗璀璨的行星,是迄今所知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家园。自然资源是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财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不断利用和消耗各种资源,也影响着自身的生存空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带给地球的负载变得越来越沉重。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命—人类”系统的平衡与物质的生产和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去谋求人类文明的目标。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供应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资源相对不足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我市土地资源而言,现有耕地62万亩,人均占有量不足1亩。从矿产资源来看,市域内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消耗量很大,相对于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需求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特别是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严重浪费和破坏现象,如乱占滥用耕地、乱采滥挖矿产资源及无序、无度、无偿开采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在加剧,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依法管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加强资源保护,在实现资源依法有序、有偿、集约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必须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随着我市经济发展的加快、资源需求的增长,人为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我市先后发生了数起较为严重的矿坑突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大量的地下采矿活动还诱发了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都严重威胁到部分大型水利工程设施、重要交通地段的安全,毁坏了矿区的住房、庄稼,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对此,我们要大力开展资源国情、国策、国法的宣传,强化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使保护地质环境和节约利用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只有坚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对国土资源形势和功能作用的认识,必须深化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认识。国土资源不仅是经济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方针,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加强资源战略研究,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既要做好保护资源的行政执法工作,做好提供资源信息、调查评价、地质与测绘等公共服务工作,还要做好维护经济平衡运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供应宏观调控工作,做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的资源产权管理和纠纷调处等工作。

    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人留下宝贵的生存空间。我们一定要善待地球,科学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