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建设 生态为重

作者:高立洪    文章来源:《中国水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6-16
 

  我国的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在经历了以资金约束和市场约束为主的时期之后,目前已经进入了生态环境约束开始占重要地位的时期。今后建坝发电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近日在湖北宜昌市举办的水力发电国际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不仅关注建坝技术本身,而且也对水电建设中的生态建设与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

  我国河流众多,其中水能蕴藏量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就有300多条。根据1980年第四次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量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00亿千瓦时,占全世界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的16.7%,居世界第一位。水电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现有能源中唯一可以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3年底,中国已建成30米以上的水坝4700多座,正在建设的高30米以上的水坝有132座;水电装机达9217万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24%,年发电量283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5%。水电工程建设在防汛抗旱、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以及为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等方面屡建功勋,发挥了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峡工程就是一项具有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工程,工程建成后可使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十年一遇提高至百年一遇,极大地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机动性,并向华东、华中地区提供强大的电力。

  今后20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期。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水电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陆佑楣认为,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很重要的是改善河流濒临失衡的生态环境。要解除或缓解因降雨不均而造成的洪水和干旱灾害,充分利用河流的水能资源以获得清洁而廉价的电力,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这一切就需要通过最为有效的工程措施——修建水坝来达到这一目的。另外,水电技术成熟、开发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水电资源,替代燃煤发电,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符合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就能源供给而言,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日趋紧张。据预测,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在采取各种降低能耗、提高效率的对策和措施后,2020年对能源的需求将是2000年的2.2倍,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9亿千瓦。水电装机将占到各种能源装机总量的1/4左右,预计为2.3亿千瓦,比2002年将增加约1.5亿千瓦,平均每年新增装机超过800万千瓦,只有兴建更多的水坝工程才能获得这一水电能源。在今后20~30年中,水电将是中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发展水电已是业界的共识。

  今后15~20年,中国水电工程建设将有望得到较大发展,突出生态保护与改善目标的水利水电工程将是今后水利的发展方向。在水电建设中,我们应科学地对待修建水坝所带来的各种利弊影响,减缓甚至避免不利的一面,充分发挥有利的方面,以获得相对好的效果。

  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为此在他所作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要通过合理的水坝建设来实现改善河流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等目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协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工程布局和发展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和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也要进一步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把握开发利用的合理尺度,落实节约保护的具体措施,建立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发展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双赢”。他指出,今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阶段中,都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要建立包含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在内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与优化方法,注重工程的生态功能,量化生态环境的价值,将成本效益分析的范围扩大到生态环境。在发挥工程特定功能的同时,尽可能维持河流的天然状态。还要以人为本,解决水电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移民问题,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