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保护野生动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东方网上家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7-2


  野味真能“大补”?

  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花面狸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肉甘平补中意气,去游风,是桌上珍品……”。有一点中文常识的人,看到记载中的诸如“冬月极肥”这样的奢美之词,都会对花面狸心驰神往,与贾宝玉迷恋潇湘馆中的浓浓药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文中的花面狸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果子狸。

  果子狸肉一直被视为难得的山珍野味和滋补佳品,被人们推崇为山珍之首,“红烧果子狸”、“双冬果子狸”等均被列入国宴名菜。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对17个省市的一次调查表明:有46%的被调查者表示吃过野生动物,对于“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的回答中,选择“相信能增加营养或有滋补作用”的占45.8%,有38%的人“因为好奇”而吃野生动物,还有近16%的人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身份”去吃野生动物。

  我国素有“药食同性”的饮食传统,人们通过食补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由于传统的饮食观念根深蒂固,加上一些地方的传统饮食陋习,以及不法商家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对消费者进行误导,使许多人相信野味的滋补作用,一些人还把吃野味冠以“饮食文化”的美名。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解释说,在传统医学中食补受到严格限制,只是指在身体缺乏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补,很多中成药中也有部分野生动物,但这些与普通的滥捕滥食不同,入药的野生动物都是经过妥善处理并已证实是安全的。

  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物质十分丰富,市场上供应的食品完全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要,根本就不需要用野生动物来进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铲除饮食陋习,改变消费观念,关注饮食健康,建立科学文明的饮食行为尤为重要。(梁晓亮)          

    疾病还不能让我们警醒?

  野生动物体内常见的、足以致命的病毒大致有哪些?

  常见的有狂犬症病毒、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前几年在广东地下交易十分兴旺的旱獭曾引发了烈性传染病。幸好有关部门及时防范,并对旱獭交易进行了严厉打击,旱獭很快绝迹于广东的餐馆酒楼。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为修铁路,前苏联数万铁路工人开进了西伯利亚茂密的原始森林,到达不久,便相继被一种诡秘的疾病所困,并引发大批人员死亡,连派去救援的医疗人员也未能幸免。后来莫斯科派去的科学家发现:这种诡秘的疾病是由当地的狼、鹿携带的病毒所致。

  食用蛇————蛇,因以鼠为食,其体内的寄生虫种类更是举不胜举,其伤害往往带有长短不等的潜伏期,可能导致鞭节舌虫等寄生虫疾病。

  青蛙或蟾蜍————体内的毒素则可能引起瘫痪或癫痫。受曼压裂头绦虫感染的青蛙达91%,一个不慎,这种寄生虫在人们食用过程中进入肠胃后寄生,然后又产幼虫顺血液钻入体内各部,如进入人脑的话,它将导致失明、瘫痪、癫痫,甚至死亡。     (西宁)

  “杀害野生动物的犯罪成本太低廉了”

  “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对野生动物的界定,而这部已经实施了15年的法律,通篇都没有一个“吃”或“食”字,也就留下了“吃者无罪”的漏洞。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江海声认为,吃野生动物与捕杀、贩卖应该同罪!无论是买卖野生动物的商人,还是经营野生动物的饭店老板,吃野生动物的食客,甚至知情不报的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保护野生动物只能依靠法律,“打击乱捕滥猎、走私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一定要严厉,处罚的力度一定要加大,对于那些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要让他们倾家荡产。现在杀害野生动物的犯罪成本太低廉了。”

  在“食野”之风盛行的广东,于1993年制定了《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该法规第六条明确规定,“宾馆、饭店、茶楼、餐厅、招待所和个体饮食摊档等,不得收购、宰杀、销售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不得用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或别称作菜谱招徕顾客”。 

  在近日举行的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一些人大代表建议在提交给他们审议的《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草案)》上专门增添一条规定:“公民应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吃野生动物,切断由动物引起病媒传播疾病的途径”。

  有野生动物保护人士认为,这里的野生动物不应该仅局限于“重点保护”

  野生动物,凡是生存在自然状态下、生存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的动物都应属于野生动物。法律应该明令禁止捕猎任何种类的野生动物,人们应该禁食任何从野外猎捕的野生动物。我们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只强调保护那些已处于濒危、灭绝境地的珍稀动物,而对那些尚未被发现利用价值或“不起眼的”动物,没有加以保护。修改相关法规时,要打破这种局限性,把保护范围扩大到一般野生动物,包括像松鼠、麻雀、青蛙,某些龟、蛇等普通动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