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视点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深绿色思考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深绿色思考
作者:王良平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12


                               二

    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及其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它不仅在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理论探索,而且具有现实的意义。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及其危机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的思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对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景和出路问题,为使马克思主义保持巨大的影响力,以达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也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尽管如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在于其认识上的问题,或在于其理论自身的局限性。最关键是其问题的根本在于生态社会主义只是肯定科学社会主义方法论的正确性,而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正确性。
    第一,关于科学技术的片面评价。尽管生态社会主义者认识到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然而他们又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人类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在他们看来,人们面临的环境污染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后果,工业废弃物特别是放射性沉降物和致癌物质对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人口的剧增、森林的砍伐、动植物物种的灭绝等的整个生物圈的破坏,无一不是归咎于科学技术,进而批判的矛头指向构成整个工业文明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是有失公允的。殊不知,科学技术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利用。如果为了追逐财富和利润而对自然疯狂地进行掠夺,必然造成生产与自然的对立而引发生态危机。但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不但不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而且是治理已污染的环境的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就环保技术来说,由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净化废弃物来控制污染的技术发展到从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减少废弃物而不是净化废弃物来控制污染的生态技术,从而有效地解决生态危机问题。这就需要具有较高文化基点的技术,它从整体、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处理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并从生态文化的层次上来处理社会发展问题。我们应倡导一种积极的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大力发展和应用低耗、高效、可再生和替代技术来营造绿色文明,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能够从日益优化的生态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
    第二,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取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暴力革命”,应当运用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他们的生态危机理论去发动人民批判资本主义的那种集中化、官僚化的违反自然和人性的倾向,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条件、解决所有制问题,最终把生产过程的分散化、民主化、工人管理这三者结合起来,以建立实行“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至于怎样解决所有制问题,目前尚不能提出最终的答案,他们主张应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既适合于生态社会主义的要求,又能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所接受的所有制形式。生态社会主义不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同意将某种形式的阶级斗争(如罢工)作为策略之一,作为其他政治斗争(包括议会斗争、宣传、教育)的一个补充,他们从本质上仍将“非暴力”当作斗争的一条基本原则。主张将革命手段严格限定在“教育”和“示范生活”(即建立一些自治性的“生态区域”示范区,为人们展现一种崭新的“绿色生活”)的范围内,反对暴力革命,反对采取任何积极、主动的革命行动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接管资本主义国家,将其改造成以某种方式为全体服务的机构。因而,生态社会主义这种“双重哲学”最终使自己陷入社会改良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第三,关于变革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关于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和主体力量生态社会主义基本上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分析,认为工人阶级已经被当代资本主义消费社会“一体化”了,丧失了革命性和批判性,所以他们认为工人阶级无法充当未来革命的领导阶级。同时,由于80、90年代西方社会“中间力量”普遍右转,生态社会主义对中间力量的领导作用也失去信心。生态社会主义断言,未来革命的领导力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观条件的成熟程度,不应先验地把某个社会集团设定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应该在现实的斗争实践中去形成。至于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工会是首先必须受到重视的。在生态社会主义看来,当代工人阶级随着人数的相对减少以及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丧失了自身的革命性、否定性和批判性,从而丧失了其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地位,再也无法承担起作为变革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的历史责任了。工人阶级虽然缺乏足够的“生态意识”,难以成为领导阶级,但是,他们毕竟是从事直接生产劳动、直接与自然打交道的,同时他们也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受环境污染之害最为深重的阶级,因此工人阶级中蕴藏着巨大的革命性,一旦“激发”出来是巨大的。另外,他们认为当代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社会运动,应该形成一支世界性的“反资本主义体系的力量”。这些社会力量包括反生态帝国主义运动、反种族主义运动和妇女运动等。从本质上而言,这是与科学社会主义所揭示的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历史使命是相左的一种历史分析。
    第四,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剥削的根源,而经济、社会和政治剥削导致生态剥削和破坏,从而断言,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逻辑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本原因,只有废除资本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拯救人类环境。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在经济上不太重视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比较重视生产资料管理问题,主张实行一种计划和市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折衷、中央政府作用与地方当局作用相互补充的“混合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不仅关注产品的分配问题,而且关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但其不重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其结果必然混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政治上,生态社会主义主张实行基层民主和自治,强调尊重女权,实现社会正义,反对权力的过分集中,认为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性中的诸多劣性将为谦逊、和平、友善、理性等所取代,这也是不切实际和不可实现的。可贵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的生态平衡关系的思想在生态社会主义者中得到了合理认识,他们认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中将达到“人与自然的完全和谐”,人是世界的中心,人“支配(domination)”自然。这里“支配”与资本主义当今的“主宰、统治(mastery)”不同,有“计划”、“管理”的意思,它意味着人按照理性的方式合理地、有计划地利用自然资源(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发展生产,从而满足人类物质上有限又有丰富多样的需求。支配并不意味着征服与破坏,支配标志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体的有意识地控制。它的实质是服务而不是破坏。而“主宰、统治”不同,它是“剥夺”、“改变”的意思,是缺乏支配的表现,自然成为人征服、掠夺的对象。这种人类沙文主义片面强调人作为主体的愿望、需要的作用,根本不顾及自然的客观性及其规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青藏高原的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
    自然地理:长江三峡消落带潜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