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学校 >> 学校风采 >> 国家级绿色学校 >> 文章正文 | ![]() ![]() |
|
|||||
| |||||
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 |||||
加强环境教育 争创“绿色学校”
贵阳九中是贵州省重点中学之一。它位于风景秀丽的贵阳市南明河畔,闻名遐迩的甲秀楼旁。占地26285平方米,生均占地20.14平方米。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绿树成荫、和谐统一;教学区喷泉、花草、树木匹配相宜,不是花园胜似花园;宿舍区临靠南明河,花坛簇拥、风景如画;几百平方米的爬山虎垂直绿化带,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贵阳九中始建于1957年,1980年跻身贵州省重点中学,1991年学校被命名为贵阳市体育“田径传统项目学校”,1997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定为“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验学校;同年又被定为贵州省“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控烟项目试点学校”;1998年学校被定为全市生物教学基地和德育研究基地,同年被评为贵阳市绿色学校;1999年又被确定为贵州省创建绿色学校试点单位,并获贵阳市环境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学校被定为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991--1995年,学校连续四次获贵阳市统招学校高中组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之后每年均获教育教学课题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贵阳九中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标志着贵阳九中这所充满生气与活力的学校,已成为贵阳市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校。贵阳九中之所以成为贵阳市的生物教学基地;成为贵阳市绿色学校和贵州省创建绿色学校试点单位;这与贵阳九中长期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坚持长时间、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一、努力提高对环境教育、环境育人重要性的认识。 九中领导一班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学校从建校到1994年新教学大楼落成之前一直是在一栋比较陈旧的教学大楼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由于校舍陈旧,教学环境不好,学生的文明意识、环境意识比较差,乱涂乱画、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进入90年代,学校抓住教学楼重建的机会,狠抓教学环境的建设,从规划设计时就考虑了环境建设问题。1994年新教学楼区落成,在教学区以人工喷泉为中心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绿化区,绿化区里花草树木相宜。从此一片优雅的园林式教学区取代了破旧的教学楼。校园环境的改变,为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学生的文明守纪意识,爱护环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学生破坏公物、破坏环境的现象明显减少。绿化区并无钢筋护栏,可从1994年至今,绿化区的花草树木从未遭到破坏,这一现象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搞好环境建设,不仅可以美化校园,而且可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文明层次,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从此学校更是将环境建设放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校园硬环境的建设;还将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列入课外活动、列入了德育活动。使学校逐步形成了后勤、教务、思教、团委各司其职,各扬其长,共同努力抓好环境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抓好环境建设是搞好环境教育的重要条件 进入90年代以来,学校将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纳入“创特色学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1994年以来,学校投入50万元大搞校园绿化,使校园绿化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00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929平方米,达到可绿化面积的95%以上,生均绿化面积按控制规模36个班计达2.18平方米,按现有在校学生数计达1.57平方米。现九中校园及生物温室的植物和花卉品种已达200余种,是目前市属中学中植物种类最多的一所学校。1996年学校又抓住市教委确定九中为全市生物教学基地的机遇,在市教委的支持下,投入30万元,建成了约340平方米的植物温室,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1994年落成的新教学区为“四合院”布局,中央为一菊花形人工喷泉,周围辅以四季绿荫、花香四溢的四个花圃。教学楼的走道上还设有以师生书画、摄影作品为主的艺术作品长廊。整个教学区环境优美、格调高雅、有浓郁的文化氛围。1999年经省、市政府批准,学校又获香港田家炳实业基金会赞助300万元和市政府匹配的300万元,修建1000平方米的游泳池和综合大楼,明年9月完工后,学校的校舍环境将会更为美丽、壮观。 今天的九中校园,不仅在环境硬件上上了档次,上了“品牌”,而且处处体现着环境育人的特点。学校生物组为校园内各类植物都挂上了展示牌,使植物的名称、科目、特点、用途等一目了然;学校在重点绿化区还设置了如:“给我一份爱心,还你一片绿荫”,“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请勿穿越绿地草坪”,“请勿攀摘花草树木”的警示牌,以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品德。 1999年11月,贵阳九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日本环境考察团一行十余人,客人们在认真听取了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介绍;参观了校园环境和生物温室后,对学校积极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和努力营造优美教育环境的作法赞不绝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一所中学能有这样好的环保意识,这样好的生物温室很了不起。 三、在管理中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于和平同志为组长,两名副校长为副组长,有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办公室主任、思教处主任以及生物、语文、地理、化学等学科教研组组长参加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以统管和协调创建绿色学校的各项工作。 学校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有一定的经费保证。学校配备了专(兼)职的绿化管理人员,生物温室有专人管理,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还委派周琳亚老师到广东接受专门的环境教育培训,使周老师不仅是生物温室的专职管理人,而且还是学校的专职环境教师。 学校还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管理中去。学校在制定的《教学区管理制度》、《教学区财产管理制度》、《校园卫生管理制度》、《平安、文明、卫生小区公约》、《贵阳九中学生校园常规》、《贵阳九中学生操行评分实施细则》等制度中都溶进了环境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和环境意识。思教处和各班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在日常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中都渗透了环境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996年贵阳市首开《环境教育》课,我校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在初中年级每周开2节环保教育课,在高中则在其选修课中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讲座。从而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进入了课堂,步入了正规化、经常化的轨道。学校生物教研组结合生物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知识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1994年聂捷夫、张婕老师就辅导学生熊翠薇撰写的“贵阳地区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一文获全国青少年环境知识(调查报告)竞赛一等奖。另有二名学生获该项省级竞赛三等奖。1996年,聂捷夫老师辅导学生制作野外鸟类招引巢30余个,其中25个挂在野外,该项活动受到省野生动物协会的表彰。 1998年生物组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省环保局组织的“地球之友”环境知识竞赛,经层层选拔,最后进入省电视台播放的决赛,获优秀组织奖。 此外,我校地理、政治、语文、化学等学科也都能结合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如化学科在讲解“空气——氧”一章中就结合教材内容,专门讲解了“空气的污染和防治”的内容,语文课老师在讲解《向沙漠进军》一文时,组织学生讨论“我国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惨痛教训”,并要求学生写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书”等。 五、在各类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结合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环境教育是我校渗透环境教育的一大特色。 通过各类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学生最切身、最直接的环境体验,不仅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关心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唤起了青少年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位同学在考察小论文中写道:“原来河水可以这样清,河两岸的景色可以这样美,再想想千百年来,我们人类都做了些什么?我们绝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的方式来换取暂时的工业发展了,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吧!”。另一位同学在他演讲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经历了这么多教训,黄河的怒吼,风雨的无情,难道我们还不该觉悟吗?人类一方面在探索生命的奥妙,希望自己能更快乐的享受人生,可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为了人类文明,为了我们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共创新的业绩——保护生态环境,热爱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吧!”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648所“绿色学校”遍布江淮大 在绿色体验中成长 倡绿色理念 建和谐校园 我们学校的 创建绿色学校 深化环境教育 让我们共建绿色广州 教育视野新亮点:绿色学校 鞍山“绿色学校”构筑三位一 英国绿色学校办学策略初探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