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校简介
马鞍山市师范附小是安徽省实验小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单位。1998年成为全国 中小学互动式环境教育网络一员。学校创建于1963年,占地19.6亩,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现在教学班33个,在校学生2148人,在职教师101人。 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现为全国人大委员长)曾先后来我校视察,并题勉励。学校先后与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建立了友好往来,1993年与日本坂东小学结为友好学校,1999年与当涂县亭头小学结为对口支援学校。 近年来,学校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校园闭路电视网,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功能劳技室、200米环形塑胶跑道、绿茵操场等先进的教学设备齐全。
二.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
我校历来重视环境教育。80年代,环境教育主要渗透在自然、地理等学科中进行。1987年学校成立了自然组,开始进行环境教育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大大加强,环境教育的内容也扩展到培养学生的环境技能和环境道德观念。1989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趣小组,其中就有环保小组,生物小组。在大队部与自然组的老师带领下,环保小组的同学组成“小小城市美容师”上街搞卫生,做环保宣传,深受广大市民称赞。1992年,在市中小学生植物知识竞赛中(有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生物兴趣小组的五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居各中小学之首。1993年,学校在“整体优化”改革中,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下由总务处,团支部、少先队、教研组、兴趣小组组成网络化管理机制,并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四年级开设了省编教材“人口与环境”课,配备了专职教师和教学设备(生物天文室)。1994、1995年任媛媛老师所上的《保护环境爱我家园》、《地球上的人种和国家》两节环保课受到省、市环保专家一致好评,并在安徽电视台“今日印象”栏目中播出。此后,在市环保局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环境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道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多次被评为市十佳卫生单位,市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花园式学校省环境教育先进集体,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先进集体全国红旗大队等。
三、学校创建绿色学校主要活动和事迹
美化绿化校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校原由几栋小二楼组成。90年代初,在市教委与有关单位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对校园的布局和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和彻底的改造。学校兴建了融徽、苏两派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三栋四层楼,楼与楼之间都有连廊平台相连。平台上设有造型各异的花坛,楼顶上建有美丽的葡萄架。嵌有雷锋塑像的屏风屹立在校园中央,音乐厅楼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尊师、守纪、勤学、创新”的校训赫然入目,校园内的花房,生物园,假山喷泉,雕塑……一草一木都在笑,一景一物皆有情。校园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孩子们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为了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隐性作用,我校在楼内长廊的墙壁上设置了名人画像,专题宣传栏等。楼层内精心布置了“绿叶”、“新蕾”、“希望之星”、“校园十花”等常规教育阵地,张贴着学生们创作的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橱窗、画廊、板报处处体现着“文化”和“童话”的特色。无声的楼房和墙壁变成“会说话”的教育者,给儿童们以潜移默化的陶冶。去年,我校根据“绿色学校”的评估要求,着手对校园进行进一步美化改造,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重新装修一新,生物园经过改造后,花草更加芬芳,新增设的园林小景使校园更加充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 学校重视环境建设更重视环境教育。每学期初召开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共同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每个年级的环保兴趣小组由专人负责,学期初有小组活动计划,每次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各相关教研组根据所授学科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并在教案中有明显体现。班主任每学期举行不少于两次以环境教育为主题 的班队会。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办两张环境教育小报。学期结束有大队部检查督促,对于表现突出的班级、兴趣小组或学生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2、提高师资水平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校先后派两位专职教师参加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举办的中小学互动式环境教育培训班。两位教师带回最新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教师积极参加环境教育教学研讨,在国家课题“指导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实验中,广大教师进行了大量的问卷采访、追踪调查,编写了很多新颖的教学设计、活动方案,收集了大量的学生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很多教师撰写了质量较高的环境教育论文,不少论文,教案设计在省、市获奖或公开发表。如《自然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安徽省教科所论文评比1等奖。《课内与课外结合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论文,《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未来》主题队会、《动物知识趣味竞赛》活动方案等等都获市壹等奖。《独角仙成虫的观察实验报告》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2000年第1、2期“千层浪” 栏目。我校教师的多次环境教育课公开课,也受到省内外专家好评。1998年7月翟仙芝老师执教《青蛙》,被拍成电教录像课。1999年10月任媛媛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获全国叁等奖,并应邀去深圳讲学。2000年4月李佳老师在安徽省“创新教学”研究周中执教《做个布袋送妈妈》获一致好评。当时 我校做个布袋送妈妈成为一种时尚。另外,学校还聘请环保局、矿院、消防支队、人民医院、气象局等单位和部门的五名业务骨干为我校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邀请他们来我校为师生讲座、辅导。近两年我校播放环保电教片败坏上次,订购环保教育书刊几十种。1999年,我校印发《儿童环保行为规范》人手一册,并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广播,班队会学习如何贯彻规范。 3、实践活动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环境教育,尤其是注意利用学生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学校优美的环境基本上是靠学生来保洁的。学校设立“小卫生巡逻队”,班级有轮流“小卫士”,保证校园内无杂物、废物、无痰迹。几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做到“每日一检查一小评,每月一总结一大评”的检查评比制度。每天早上后勤副校长及总务处人员带领各班卫生委员一手提纸篓,一手拿夹钳,一边拾废纸杂物,一边对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另外学校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点,由各班卫生委员轮流值日,并把卖废口所得的钱,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学校每年利用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和机会开展活动,这已经是多年的贯例。如植树节开展“我为地球添新绿”主题队会。安全防火日,观看消防支队实地演习,世界环境日开展“我需要地球,地球需要我”环保征文演讲活动等等,并把这些活动制度化。每年“六·一”节,学校都要表彰一批班级中队和少先队员。1999年我校就给10个班级挂了特色班奖牌,如“发明班”,“集邮班”,“环保班”,“种植班”,“饲养班”,“气象班”,“演讲班”,“绘画班”等,给800名少先队员挂了“小小家”奖章。“八百”是百名科技小能手,百名环保小卫士,百名小歌手,百名小书画家,百名小作家,百名小运动健将,百名小乐手,百名小演讲家每年的“科技——文体节”,学校开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如:巧手竞赛——废物巧利用;科普小论文评比;科幻、环保画展览、集邮展览;才艺表演等等。1999年我校就有4篇环保论文,9件小发明作品,数幅科幻画获省等级奖。另外,结合自然课《空气污染和保护》、《水污染的考察》、《水的净化》等教学,学校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参观市环保局宣教中心的展览厅、马钢的污水处理厂、市自来水厂等,并指导学生写出大量的考察报告。每年暑假还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举办各种形式的环保夏令营活动。 1994——1995年,我校环保兴趣小组对沙塘水域综合整治进行追踪调查,此活动获第三届生物百项活动全国优秀活动奖。在专家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辨别校园植物50多种并逐个挂牌,雨山湖公园植物200多种,市场蔬菜60多种,商店由果实制成的食品70多种。 1996年6月我校环保小组写《告全市小朋友书》,倡议全市小朋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得到市环保局称赞,并对我市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大举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7年我校制定《爱鸟公约》、《护树公约》,每周一在校园广播中播送,号召同学们爱护鸟类、爱护花草树木。我校学生还自发开展过保护野生动物、拒吃野生动物的签名许诺活动。环保小组的同学调查商店绿色食品的品种,并上街散发传单,号召人们选择绿色食品。1997年我校生物小组就雨山湖公园与校园内进行植物病虫害调查,此活动获第四届生物百项活动全国优秀活动奖。 1998年卞华磊同学发明的“盆花输水器”代表安徽省青少年发明创造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作品展示会并获铜牌。 1999年我校在各年级广泛开展征集“绿色家园”口号。五(3)班孙淼同学的“世上多一个物种,人类少一份寂寞”获全国表扬奖。同年,六(4)班杨光同学“独角仙成虫的观察与实验”,获第五届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索活动个人项目国家级叁等奖。 1999年4月我校在市环保局的关心与支持下,接受加拿大国家友好赞助,开展千人参加的种“生命之树”活动,马鞍山市电视台对此项活动作专题报道。今年我校在市教委团委的领导下,举办大型的“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并在全校征集“环保活动方案”,有两篇优秀活动方案获省等级奖。 4.收获、体会、设想 (1)收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花了大气力,下了大功夫,相应地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学生和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2)体会:我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渴求相比,与素质教育的形势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决心作更深入、艰苦的探索,把我校环境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3)设想:继续搞好中小学互动式环境教育教材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我校环境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