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学校 >> 学校风采 >> 国家级绿色学校 >> 文章正文 | ![]() ![]() |
|
|||||
| |||||
湖北省沙市大赛巷小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湖北省沙市大赛巷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 |||||
开展环境教育 创建绿色学校 湖北省沙市大赛巷小学有90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共有师生1500人,学校面积11000多平方米。干净整洁的校舍,绿意盎然的校园,令人赏心悦目。在近一个世纪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创立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以艺术教育为龙头,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为两翼,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渗透,通过“增强意识,全员参与,突出渗透,持之以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85年,学校将环境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子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当国家提出创建“绿色学校”的号召后,我们积极行动,全面开展了创建活动,教育部门、环保部门、学校三方联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逐步使之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受到了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肯定。我校的“环保科普知识宣传活动项目”早在1991年全国第一届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中被中国科协、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评为优秀活动奖,同时还连续两届获省级优秀组织奖、三个省级优秀项目奖。尤其可喜的是1999年我校的“绿色家园”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第五届评选中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环保总局、自然科学基金委授予全国“十佳示范奖”和“优秀活动奖”;被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委和中国青少年21世纪科学基金授予“绿色活动奖”,我校参加的全国省市级“环保知识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环保论文、环保科幻画)多次获奖,我校汪一娥老师被省环保局、省妇联评为“荆楚环保十佳”。本学期,我校又响应国家少工委,国家环保总局的倡议,在学校建立“手拉手”地球村,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这个活动在我市还是第一家,通过环保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引起了环保人士对我校环境教育的关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全员参与,环保教育制度化。 建立健全制度 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信息性,干部、教师关于环境科学知识及自身环境意识、环保行为是学校环境教育深入开展的基础。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建立多元结合的组织网络,才能使环保工作做到多阶梯控制。多年以来,我们坚持把环境教育工作作为每学期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我校先后建立了主管校长牵头,书记、德育处、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各班环保骨干组成环保小组,校长、书记主要负责,德育处重点抓,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具体管,科任教师配合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建立了环保社会实践制,使学校环保工作处在一个有序的控制中。 提高教师素质 充分依靠教师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根本,教育者先受教育,提高教师的环境道德、环保意识和环境科学素质是搞好学校环境教育的先决条件。由于条件的限制,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鼓励和提倡广大教师刻苦自学,在干中学,学中干,学校尽可能提供方便条件,以点带面,从自然学科抓起,扩展至其他学科,学校订购了一批环保方面的书刊和资料,配发给有关科目的教师,其中有《中国环境报》、《大自然》、《环境教育》、《中国科技报》等一批报刊,供教师在班会、晨会、队活动中使用。鼓励教师参加教研室、环保局、科协组织的有关环境的专题评论和报告会,支持有关教师编写环境保护的专题集,组织“环保杯”教学观摩,开展互动式环境教育的教学活动,并把互动式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科研课题来研究。对于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及时给予表彰鼓励,极大地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舍弃业余休息时间,带领学生们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为我们顺利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为了使环境教育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制定了开展环境教育的规划和各年级环境教育条例,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环境教育内容、环境意识的培养和环保行为的规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各年级制定了“六个一”活动安排:听一堂环境教育专题课,考察一个环境问题,参观一个环境教育活动基地,实践一项环保活动,画一幅环保画,参加一次环境宣传监督活动。十几年来,我校的环境教育通过从班、队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切入,与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则充分发挥语文、思品、自然、社会等学科的作用,使环境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系统地全员参与,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提高我们办学的目标意识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学校凝聚力,提高了教师积极性和环境意识。 绿化校园,环保教育氛围化 环境绿化与环境卫生是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厉行节约,把争取社会支持和自筹的资金用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从翻新校舍, 建校园小景,到开辟生物园、花圃、学校精设计巧安排,利用有限的资金,逐步改善环境。绿意盎然,美观整洁的校园,有助于陶冶师生情操。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环境教育的宣传,校园的墙报、橱窗都设有环境教育专栏,定期宣传环保知识,“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珍惜资源、节约用纸”的废旧收集箱,“请节约物资”的开放式回收箱,形成了处处会说话的大课堂。各班图书角内有学生自制的环保绿化手抄报和人手一份的剪报资料等,窗户、阳台摆放学生种植的各种小型植物和盆景以及利用落叶制成的手工艺品。这样,良好的环境建设,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打下了基础。 优美的校园环境孕育着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着学生环境道德观念,也规范了大家的环保行为,同学们把讲卫生、讲文明与重环保联系起来,从爱护身边的环境开始,从而为保护地球大环境出力,使学校保持窗明地洁,绿荫满园。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重环保的良好习惯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也促进了学生积极实践,珍惜资源的劳动素质的形成。 三、学科渗透,环保教育课堂化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求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有目的地渗透环境教育。 班会队会一条线 学校大队部围绕学生环保工作的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保证环境教育的实施,针对学校的实际,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时机,设计国旗下的讲话,利用升旗讲话系统地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围绕环境工作主题,各班开展了“让校园更美丽”、“保护母亲河”、“我们共有一个家”等主题教育活动,每项主题都有学、有讲、有导、有练,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我们的活动在社会上也产生极大的影响,得到了家长协会、社区委员会的支持与好评。 各科教学一盘棋 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依纲抓本,把环境教育渗于其中,寓于其内,学生通过语文、思品、社会、自然等学科中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逐步认识了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珍惜资源、生态平衡、保护动物和绿化造林及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学校每年开展“环保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运用互动式教学法,开展教学研究,探讨创新教育,通过让学生参观、考察、实验、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和师生的双向沟通,鼓励学生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主动创新精神和观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社会实践,环保活动多样化 1.日常规范抓落实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挂钩,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环境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保实践。学校强调环保的行为实践,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开展了”三弯弯腰活动“,即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树叶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同时把清洁区分片包干,每天早中晚三扫两查,作为考核班级工作的重要依据。 2.传统节日抓深化 环保教育除平时经常进行外,还结合我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展示、演出与环保有关的书法、版报、舞蹈、相声等文艺节目,科技节上展示、演出与环保有关的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在传统节日时,我校开展了“百米长卷现场画”活动,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内心纯洁的梦想。“爱我家园,保护地球”签名活动在市电视台转播,提高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 3、参观走访促自觉 为了加强学生对家乡水资源污染状况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耳闻目睹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我们组织学生到郊区工厂附近的沟渠、湖泊观察,找农民、渔民调查,得知环境污染使他们的田不能种,水不能喝,鱼养不活;到市沙隆达工厂参观污水处理,开展环保夏令营;面对1998年滔滔江水,我们带学生看水情,问专家,了解这是因为人们在大量砍伐,破坏了森林植被,水土严重流失而造成的。这样,学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迫切性,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实践参与养成习惯 环保意识培养了,更重要的是要有行动,要养成习惯。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让他们参与实践。 (1)参与校园建设。每年我们要求学生种各种植物,每班必须养花。同时,每生都参与花木管理,认养生命树,学生在树上挂上了“请保护我们的绿衣服”、“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等充满爱心的小木块,随时告诉人们,保护环境,爱护花草等。 (2)走上街头作宣传。每学期我们都要求每班上街进行集体宣传,发传单、诵口号,展出各类环保作品,除自己不用方便碗或筷,回家还发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及邻居,买菜不用白色塑料袋,带头杜绝白色污染。这样的活动,为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作贡献。 (3)自制作品办展览。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地上捡落叶,制成一幅幅构思奇特的树叶贴画,在自然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了2000多幅蝴蝶标本,上万幅树叶贴画标本。然后经过精心的设计,办成大幅图片展,既自己动了手,又让大家都从中受到教育。 关心环境,环保活动社会化。 为了把我校开展的环境教育推向社会,让环境教育更深入,我们结合当前形势,响应国家环保总局及国家少工委等部门的倡议,在校内组织建起“手拉手地球村”。开展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的活动,鼓励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每个人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收旧利废,用这样的资金资助贫困生,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希望小学”。我们在学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竞选上岗的形式组建村委会,进行挂牌服务。我们定期邀请环保专家到我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实现大手拉小手,丰富同学们的环保知识,使之能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去。我们要求小村民积极向家人进行环境宣传,做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影响一个社区,最终实现整个社会都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大了对社会和自然的接触,加强了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的关心、关注和爱护的素质,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培养了志趣,锻炼了才干,发展了才能,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648所“绿色学校”遍布江淮大 在绿色体验中成长 倡绿色理念 建和谐校园 我们学校的 创建绿色学校 深化环境教育 让我们共建绿色广州 教育视野新亮点:绿色学校 鞍山“绿色学校”构筑三位一 英国绿色学校办学策略初探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