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保宣教 >> 绿色学校 >> 学校风采 >> 国家级绿色学校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重庆市人民小学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重庆市人民小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重庆市人民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构建以人为本的环境教育模式初探

    我校的前身是1945年创办于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学校,1949年随军迁到重庆,更名为中国西南军区直属人民小学,由贺龙元帅任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任校长。1955年与重庆小学合并改名为重庆市人民小学。现为重庆市示范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实验试点校、市首批绿色学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争创重庆市首批“绿色学校”和国家级“绿色学校”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对地球人类的责任感。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教育观、学生是环境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观和以师生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是否形成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环境保护能力为衡量标准的质量观。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构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

    我们成立了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环保局、农科所代表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坚持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制定学校环境发展规化,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环境科学实验活动方案,制定环境教育常规管理制度。建立了校环境生物小组,绿色行动实验班。学校环境教育做到轮级管理、责任到位,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学校加强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校长、教导主任、教师,接受了西师环境教育中心和国家环保总局,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互动式”环境教育培训,参加市环保局组织的外出考察培训活动,校内定期进行环境教育培训。

    二、构建“绿色教育”的模式

    我们通过学习国内外有关环境教育理论和环境教育的有关法规,继承和发展学校近20年环境教育经验,找准我校环境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将我校环境教育定位于师生环境意识培养和环境科学探索,选择了“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三条途径,坚持整体优化的原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提出了“环境教育重在学校,环境意识渗透到家庭。环境实践拓展到社区。提出共创“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家园”倡议,为学生参与环境实践和创新开辟了广阔的时空。调动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环境教育。以“绿色教育”为载体进行实施。达到四个目标: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环境知识和关心生存环境的兴趣;2.主动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和方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环境意识和主动关注社会的责任感:3、有自觉参与绿色教育行动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道德习惯、行为习惯;4.初步具有主动参与改善环境进行科学探索,发展科学创新和实践能力。教育中坚持:实践性、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四项原则。

    三、绿色教育模式的实施操作

    第一条途径:发挥学校整体育人功能,从四个层面(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社会考察、环境宣传)运用五种方法,(主动获取知识法、主动实践体验法、主动科学探究法、积极角色扮演法、自觉规范行为法)不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意识教育。立足课堂,重在渗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根据学科特点,在渗透中,我们主要运用“主动获取知识",重点抓好‘三课”、“三点”、落实“三主”。

    1、抓好“三课”是指导教师认真上好与环境教育联系紧密与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探索思考、总结规律的环节,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关环境知识及有关法规,探索环境、社会、人类之间关系。

    2、“三点”是结合各科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环境渗透。在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时,探索渗透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确定环境教育的知识点、环境意识培养的渗透点和联系生活实际指导行为的结合点。

    3、“三主"主体、主动、自主。要求课堂上真正体现“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要把全体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上增加学生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环节,营造民主、自主、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体验、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主动与人合作共事自己思考结果,在自学、自练、自评、互练、互评中做自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培养良好习惯。

    第二条途径:活动为主,重在实践。寓环境教育于活动中,是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活动和活动课程中,我们按环境教育的计划,主要运用“自觉规范行为法”、“主动实践体验法”、“积极的角色扮演法”指导学生参与环境教育的实践行动。将环境教育融于班队活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家庭生活中。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掌握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分别抓好四个层面的工作。

    1、日常行为习惯常抓不懈。我们利用早会、班会、大队集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环境。做到“五要”:要爱护公物,要节约能源,要爱护珍稀动物,要爱护一草一木,要文明有礼。并坚持开展值周中队检查,绿色卫士监督岗活动,评比绿色小卫士、争创礼仪中队,通过激励的手段和严格检查,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使校园做到美化、绿化、净化。

    2、抓好班级环境教育活动。充分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采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环境渗透,探索环境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要求课堂上真正体现“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要把全体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课上增加学生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环节,营造民主、自主、生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识、体验、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主动与人合作共享自己思考结果,在自学、自练、自评、互练、互评中做自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培养良好习惯。

    3、我们请特级教师在每周二朝会中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专题讲座。各班利用朝会进行10分钟信息交流,环境知识抢答,或以环境内容为主题的即兴演讲活动。班队会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的一般程序是:主题选择——角色分配——社会调查——准备材料——讨论决策。在活动中学生积极争份角色,在角色中体会自己应尽的责任。同学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自编自排环保主题队会。如:《地球SOS》、《生命的色彩》等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从活动中体验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从而明白自己的责任,并内化为行动。

    4、在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中,发挥学生特长。

    学校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组建了生物兴趣小组,定在每周二下午用六十分钟集中活动,由自然教师担任教练,编写活动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开展生物环境科学探索方法的训练。如:介绍中外环境教育状况。分类讲生物知识,环境考察的方法指导,制作标本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指导撰写科学论文等。

    5.开展校级专题大中型活动,掀起环境教育活动高潮。

    学校结合时令,开展绿色行动日活动。3月植树节在校园为小树挂牌,并组织学生护树、植下世纪之树。4月爱鸟节,教育学生爱护校园的小鸟,让校园鸟语花香。4月22日,地球日,“给地球妈妈’写封信的活动。6月5日环境日,举行以“爱我长江,保护母亲河”专题活动。传统科技活动月专题活动,年年有新意。学校开展了以“动脑,动手比创造,绿色行动做主人’为主题内容的活动。通过写建议、想象征文、畅谈美好的明天。学校向全校同学提出做到“十个一”的要求:即写一条环境保护建议或警句,看一场环境保护的电影,写一篇环境观察日记,做一件保护环境的事,参加一次环境宣传活动,办一份环境小报,举行一次绿色论坛活动,唱一首绿色赞歌,做一次生物环境小实验,进行一次环保调查。历时一个多月的环境科技月活动,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在教师指导下,办出版面新颖,内容丰富的小报1000多张;制作信息卡800多张;精彩的“绿色呼唤”抢答赛6场次;环境知识百题竞赛两场;主题鲜明,色彩和谐的“绿色长卷”表达了全校学生热爱地球,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心声。举办环境知识讲座9期,举行主题观摩队会6节,评出先进集体 11个,环保小能人 49人,少年报对此活动进行报道,并全文转载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市少年儿童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倡议。年年参与校内外环境保护活动的学生,占全校的学生数 100%。社会考察,实践创新。我们点、面结合,抓社会考察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调查、采访、观察中发现周围生活中生态环境的变化,选取我国环境资源恶化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探索的课题,探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写出科学论文。如:《解决三峡泥沙难题的好办法》、《金佛山考察记》、《清除白色污染从这里开始》和《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经济发展作用》等等。撰写出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环保教育兴趣,把课堂教学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成为全国唯一的一所连续获全国科学发明一等奖的学校。“生物科技组”的同学,学习制作透明骨胳标本;到大自然中采集。制作蝴蝶标本、鉴定蝴蝶种类的方法。

    6、建立环境考察基地,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带领全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去了解环境状况,学习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意义。如:我们组织孩子们开展社会、家庭、街道调查,写出小论文、提出小建议的活动。并与纪云山环境培训基地、柑桔研究所、市气象站、蚕种场、环科所、农科所、南山自然保护区等单位联系,建立环境考察基地。结合自然、科技教材内容或利用春游、秋游活动,或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培训,让孩子们在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探索,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近年来,学校共获科技环境教育方面全国奖17项,生物百项活动市、区奖102项,连续七届获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科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两次获茅以升全国少年科技奖:学校先后培养出各类环境‘小专家”十多人,评出学校环境科学小能人200多名,还培养出中国百名好儿童、全国十佳少年,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李默涵,去年又获全国第五届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优秀活动奖。2000年获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等奖两篇,重庆市第三届环境征文一等奖。学校环境教育受到国家教委基教司李连宁司长及国内外来校考察的环境教育专家高度赞赏,今年光荣地被评为重庆市首批“绿色学校”。实践证明: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争创“绿色学校”构建的主动创新环境教育模式是培养环境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648所“绿色学校”遍布江淮大
    在绿色体验中成长
    倡绿色理念 建和谐校园
    我们学校的
    创建绿色学校 深化环境教育 
    让我们共建绿色广州
    教育视野新亮点:绿色学校
    鞍山“绿色学校”构筑三位一
    英国绿色学校办学策略初探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