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姜建军    文章来源:大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9


  地质环境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周围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与条件的总和。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的:“所谓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保护区等”。这里的环境是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组成的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体系。城市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与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关系,要从自然生态环境体系考虑。

    一、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指的是与人类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岩石圈之表层,是人类生存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地质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为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场所;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地质环境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因此,它又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地质环境是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在一定关系下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正在发展中的一个复合体。地质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地质构造、岩矿成分、地貌形态、水文、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    地质环境具有空间概念,它的上限是岩石圈的表层,在海洋底部、山脉、丘陵地区多由前第四纪基岩构成,在平原、盆地表面为第四纪各种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岩石圈表层是人类活动和其它生物活动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受人类的影响也最大,在这里,各种地质作用复杂而活跃,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强烈,使表层的变化及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也最为显著,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地质环境的下限目前看法不一,决定于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活动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当前,最深的钻井为前苏联在科拉半岛所钻,深度为12000米,对于岩石圈厚度而言也仅为皮毛而已,因为地质环境是对人地关系而言的,是人类活动可直接影响,而又能将这种影响直接反馈给人类的这部分岩石圈环境,人地之间可进行广泛的能量交换。

  地质环境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体系,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紧密结合的开放体系,亿万年来,它们之间进行着极为频繁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由于蒸发使这些水体中的水汽进入大气之中,大气遇冷使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返回,这是众所周知的水的一种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地质环境与水圈、大气圈的物质循环。生物存在于地质环境中,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植物和低等的海洋动物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可燃有机岩矿藏,或者是直接由生物残骸沉积成岩,是地质环境中的组成物质之一。同时,生物风化作用又使岩石破碎,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而地球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又无不与植被覆盖度的下降、植被类型的减少有关。正是在与大气、水、生物圈的物质能量交换传递过程中,促使着地质环境发生各种有利或不利于人类的演变,并形成各种各样的原生或人为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城市建设要处理好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地质环境自地球形成以来就不断处于变化之中,从太古代出现原始生命的萌芽起,直到新生代更新世早期,地质环境在不断地演变中终于迎来了人类的诞生,因此,地质环境是人类的摇监。同时,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生活于地质环境之中,沿海地带、平原、河谷川道及盆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为人类和城市发展造就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这个环境,还给城市和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人类有90%以上的工业品及17%的日用消费品是用矿物原料生产出的,许多城市也因开采矿产而兴起,例如大同煤都;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灰富含各种矿物质,是良好的土壤肥料,沿火山活动带或大的活动断裂带常有矿泉和丰富的地热资源供人们沐浴、医疗,也因此兴起了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另外,愈来愈多的地质环境景观以其千姿百态、奇异壮观被人们重新认识,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兴起了一些城市,嵩山市、黄山市都是起代表作品。

  在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中,人处于主动的地位,人的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使不利的地质环境通过改造使之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国三北防护林带的建设,正在形成一幅巨大的绿色屏障,制约沙漠化的南侵以及为制止水土流失加剧而开展的水土保持防治等各种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积极措施。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常超出了生态环境允许的程度,使地质环境恶化,最终给人类自身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乱垦滥伐、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工程开挖破坏边坡稳定性引起的块体移动;开矿、修路乱弃废渣、堵塞河道加剧了洪水灾害;城市发展过程中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生活废水对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等。    

  当前,在研究人与地质环境关系中,特别需要重视对第二个方面的认识,因为,在这方面,许多人存在着很片面的观点,自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只知道向大自然索取,不知道大自然也会进行报复,只顾自己这一代的眼前利益,全然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当前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由于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使许多地区的地质环境恶化,不但加剧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且形成了众多的主要由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在资源开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贯穿于整个人类和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工作。

  三、城市建设要考虑地质环境的容量和质量

  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它可用地质资源量和接纳人类废弃物的能力来衡量,这就是说,地质环境的容量是有限的,就目前人类认识的矿产资源而论,即使在正常的开采情况下,大多数地质资源也会逐渐枯竭,而且,在人类存在的时期内也不可能再生。

  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利用应当是有限度的,凡事必须符合自然客观规律,必须在地质环境容量允许的限度内从事活动。地质环境的容量应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人类向地质环境索取和排弃物的类型,通过实际调查、长期监测分析,以在不造成地质环境恶化的前提下,可容许人类活动规模的量值来衡量。

  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的,同时与人类干预破坏活动的强度有关,可分为原生地质环境质量和次生地质环境质量两种,前者要求对自然状况下形成的地质环境进行评价,这是未受人类影响的地质环境的“本质”,可依此值来评价地质环境质量的恶化程度,后者是在受到人为干扰后的地质环境质量,一般说,一个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都包含了上述两层意思。因此,在评价时要强调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    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包括区域

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试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