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 ![]() ![]() |
|
|||||
| |||||
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姜建军 文章来源:大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9 | |||||
2 人为干扰的程度。人为不良干扰程度愈强,地质环境质量就愈坏,同是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那个地区重视了水保治理,减少了人为破坏,生态平衡就能得以恢复,目前,该区出现的许多户包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相反,不重视水土保持,只能加速水土流失的程度。再如发生于世界许多大城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许多就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一旦制止这种趋势的蔓延,则地面沉降就会有所缓和,如上海即如此。 3 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时,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相应的正常含量,这就是所谓的本底值,它对于人类是至关重要的,称为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值,如一般土壤中,汞为0.1ppm,砷为6ppm,镉为0.06ppm,天然水中氟的本底为0.15—0.41毫克/升,若饮水中某种元素的含量超过或远小于本底值,均属异常,长期饮用都会对人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查明每个地区的环境本底值是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上各点,在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往往寻求和提取地质环境质量最差的因素,并赋较高的权重进行评价,而这一因素也常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我国西南山地区在为城市交通选线进行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就优先考虑了地壳稳定性、崩滑流发育问题,这是该区存在的地质环境质量最差的因素,抓住了主要矛盾,有利于做出正确的评价,并揭示地质环境的本质问题,进行治理。 四、城市建设要正确认识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规律 地质环境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及过程而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组成地质环境的岩石矿物、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经历着各种复杂的变化,没有一种岩石、构造、地貌是固定不变而仍然保持其形成时的面貌。我们在野外经常看到的岩石的风化剥蚀、河流的侵蚀堆积、火山和地震等都是地质环境不断变化的佐证,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变化呢?其一是来自地球外部或表层的太阳能量系统如风力、水力、潮汐力等,其二是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构造应力、岩浆热能等,这两方面的力合称为地质营力,在地质营力影响下,使地质环境不断形成和变化的各种作用通称为地质作用,如由于昼夜温差作用引起的物理风化、由于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引起的河床淤积以及由于构造运动造成岩层的褶皱断裂,这都是不同的地质作用所为,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现代地质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各种活动关系密切,人类活动对的南环境的影响规模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前两种作用,外力对一个山峰的削低和山沟的填平,可能要几十万上百万年的时间,而人类仅需实施一次定向爆破即可完成。这种地质营力虽然也属于外力地质作用的范畴,是人为地质作用。 1、外力地质作用及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由地球以外的能量引起,是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地质营力对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地质作用,因此又称表生地质作用,具体表现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等,这种作用的趋势是力图降低地势的高差,即将高处的物质破坏后搬运至低处堆积,其趋势是使地形由高低起伏趋于夷平。 地壳上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外力地质作用的过程,首先是先成岩的破坏阶段—即物理、生物和化学风化阶段;其次是先成岩的破坏阶段——剥蚀阶段; 然后是搬运和沉积阶段;最后是成岩阶段。 2、内力地质作用及过程 内力地质作用是由于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地表的作用,又称内生地质作用。地壳的各种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皆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由于内力地质作用是地球本身的运动,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们对其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是很弱的,特别像地震和火山爆发之类的灾害。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始终处于对立统一之中,如上游充因地壳抬升而强烈下切,侵蚀随之加强,当流经下游地壳沉降区时,则以沉积为主,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黄河下游的淤积就体现了这种关系。总之,内力地质作用使山地上升、平原下降,努力加大地势的高差,使地表形态和地壳结构构造复杂化;而外力地质作用则努力把高处削低,低处填高,使地表趋向夷平,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中,使我们的大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壮丽景观。 3、人为地质作用 人为地质作用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为扼制恶劣地质环境的发展,更有效地利用地质环境,在确保地质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和采取的措施,比如,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林、修建防洪堤坝、水库、挡土墙等及控制废弃物乱堆放、控制超采地下水的各种工程措施,从而使地质环境在一定的范围内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正面的影响。但是,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也愈来愈严重,目前,人为地质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力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其规律和后果完全可以和自然地质作用相提并论,因此被地质界所关注。人为地质作用的负面影响方式有三种: (1) 直接参与岩石的风化及地貌形态的破坏过程。城市建设中各类工程开挖土方时,采取的爆破、削坡等工程活动使岩体松动,裂隙增多,促使物理风化作用进行,形成崩塌、泄溜,在采石场的工作面上就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人工开挖又可改变斜坡的形态,使斜坡有可能变陡,促使临空面怕发育,常导致滑坡产生;矿业城市开矿时的揭顶爆破,矿井采空形成地面塌陷,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都改变了局部地貌形态,引导起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 (2) 叠加影响加剧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发展。水土流失本来是一个自然地质过程,其所以形成灾害,主要是人为破坏植被、乱垦滥伐导致这一过程加剧的结果;例如西安地裂缝就是在构造成因的背景上,叠加了人为超采地下水的影响,使其活动大大增强。 (3) 为解决城市用水用电问题修建大型工程建筑物引起不良环境地质问题。 如修建水库增加了水体对岩层的压力,可能改变原有的岩体与应变能的平衡,触发地震,世界上这类例子很多,我国广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试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