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地质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姜建军    文章来源:大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9
东的新丰江水电站建成后,就引发了许多的地震,最大的震级达6级。

  五、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地质环境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地质构造上,多次遭受地壳强烈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频繁,山地高原山陵约占70%;气象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很大,这样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

    1 、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灾情严重,损失巨大,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国土开发强度的加大,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进行经济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我国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和的1/4以上,每年损失超过200亿元,伤亡人数逾千人,已成为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省(省、区),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西南、西北地区。全国分布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近百万处,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如1998年汛期、全国共发生不同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约18万处,其中规模大的475处,造成1157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毁坏房屋50多万间,仅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多亿元。

    (2)地面塌陷:有24个省(区)存在岩溶塌陷问题,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岩溶塌区有780多处,塌陷坑超过三万个,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亿元左右。在矿山普遍存在采空区地面塌陷问题。

    (3)地裂缝:已在冀、鲁、皖、豫、陕、晋等16个省的200多个县、市发现地裂缝千处以上,总长度超过350公里。以汾渭盆地地裂缝活动最强烈,尤以西安地裂缝最典型。据1987年不完全统计,西安市因地裂缝使楼房70余楼,平房200余间,工厂车间、礼堂近40座严重受损,切断地下管道20余处,路面变形破坏近百处。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亿元。

    2、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诱发出环境地质问题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十分广泛。地下水已经成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全国约有2/3的城市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约有1/4的农田灌溉用水靠地下水源。地下水开采总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5%—20%。北方17省(区、市)地下水开发程度高,以京、津、晋、冀、鲁、豫、陕、甘、宁最高。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部分城市和地区严重超量开采地下水,水源地分布过于集中,开采层位缺乏科学合理选择,开采制度也不够合理。由于不合理开采,尤其是超量开采,不仅直接破坏地下水资源,而且还诱发出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 (1)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区域降落漏斗不断扩大,致使一些地区浅层地下水枯竭。如河北省和江苏省深层水开采引起的区域降落漏斗最为严重,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60—90米。

  (2)地面沉降:目前全国共有上海、江苏、浙江、天津、河北、陕西等16个省(区、市)的46个城市(地段)明显产生地面沉降问题。其中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嘉兴、湖州、北京、天津、沧州、衡水、任丘、河间、坝州、沈阳、哈尔滨、锦州、大庆、西安、太原、福州、阜阳、湛江、宁波、台北等,累计最大沉降量超过两米的有上海中心区、天津塘沽、太原吴宝堡;超过1米的有西安、无锡和台湾省的台北。仅上海市因黄浦江水上岩、洼地积涝、沿江码头受淹、桥下净空减少,为此加高黄浦江防洪墙,改造下水道、码头等,就耗资几亿元,此外,还造成建筑物下沉等。

  (3) 海水入侵地下水。我国有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约有六分之一的海岸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包括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总的入侵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比较严重的是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

  (4) 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由于西北干旱地区,耕种层水墒主要靠地下水维持,但由于这些地区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影响生态环境,使耕种层水份减少,地表土层旱化,植被枯萎死亡,草场退化,沙漠化扩大。如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最为典型。

    3、 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

    我国目前95%的一次能源,80%的原材料,要靠开发矿产资源提供。全国国有矿山一万多座,集体、个体矿山28万多个,年矿石采掘量60多亿吨,矿产开发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同时,大大改变了矿山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据估算,全国矿山破坏土地面积157万公顷,而目前的土地复垦率仅为4%左右。由于地下采空、边坡开挖、废渣、尾矿排放、矿坑疏干排水和废水排放等矿业活动,诱发地面塌陷、岩溶塌陷、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坑道突水、瓦斯爆炸、岩爆、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尾矿库溃坝和区域水均衡破坏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和次生地质灾害,对矿山开发建设构成威胁。据不安全统计,仅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地质灾害破坏的土地面积总计10万公顷以上,每年经济损失几十亿元。如1980年湖北远安盐池河磷矿发生崩塌,体积100万方,仅16秒钟摧毁了矿务局机关的全部建筑和坑口设施,造成284人死亡,经济损失几千万元;抚顺西露天采坑开挖深度达300米已诱发滑坡60多次给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四川冕宁县泸沽铁矿,向盐井沟排放55万方弃渣,1970年5月发生泥石流死亡104人,又如山西煤矿开发,矿坑疏干排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资源枯竭,造成8个县26万人吃水困难,30万亩保浇田变成旱地,全省井泉减少达3000多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此严重,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新的问题又不断发展,现在企业根本无法承担沉重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其结果形成资源环境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矿山城市发展,有的矿山达到难以逆转的后果。

  从上述不难看出,人为地质作用造成或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给城市的环境和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极其巨大的。人为地质作用是一种非自然地质作用,只要重视这一问题,取得共识,加强社会法制的建设、政府管理职能的发挥、工程的合理设计和规划布局,是可以消除和减轻人为活动造成

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水环境问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试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