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从先污后治到循环经济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先污后治到循环经济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5-21
从先污后治到循环经济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环保公文里就多有“不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这样的表述。20年后回头一看,不敢说日新月异的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却敢说中国的这条弯路比外国的弯。
  
    先污染后治理,似乎被证明为所有国家发展的公理,就像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400米正规比赛都要跑弯道一样。
  
    许许多多的人算的本来是这样一本账:先污染后治理得不偿失。如滇池周边的企业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产值,而要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几百亿!因而有人感慨,以污染为代价发展经济无异于卖血换馒头。可为什么全世界的聪明人都放着捷径不走呢?
  
    因为公理的两条“本能”封锁了捷径:
  
    一是因为人的需要分层次,基本生存需要(饱暖)、生活需要、发展需要,从低到高,只能有先有后、逐步解决。基本生存需要是必须首先解决的,哪怕好像不择手段、不论代价。可以告诉未来的历史是:尽管饿急了自食其肉的事鲜闻,但“析骸以爨、易子而食”屡屡被写入正史,甚至直到已进入现代文明的1960年在重灾区河南也不是新鲜事。饿急时的一个馒头绝对比未来的一箱人头马值钱。因为此时活下去的基本需要压倒一切,为了换取吃饱所需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粮食,人愿意付出的代价可能无限大,因为彼时彼境那点粮食的价值的的确确无限大。这种情况下卖血换馒头你能说是愚蠢吗,那是一种必然,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存智慧,因为这样的人懂得吃饱了不饿是真理中的“宪法”。事实上,经济学也早给这种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收益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未来的收益现在来衡量必须“贬值”,因此在“初级阶段”动用一切的资源解决一点基本需要是难免的。
  
    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解决需要时的条件是不同的。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既有农民的土地可圈,更有殖民地可圈,即便如此,本国的环境还是被弄得有水皆污;美国崛起时,更是不仅拥有全世界最得天独厚的资源、最难得的两次大发战争财的机会以及最多的蜂拥而至的各国精英,即便如此,也被黑风暴刮过10年。我国在发展中有什么呢?内外交困,人多地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10年,更谈不上有靠山可吃,有殖民地可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污染小、产值高的现代产业暂时是没我们什么份儿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后果也早有历史为鉴:要想大跃进,结果就是三年灾害;要想大炼钢铁,结果只能砸锅卖铁。前几年我们也曾举国上下口口声声要产业结构高级化、要搞知识经济,教训过后最终还是务实了——我们刚刚进入重化工业时代,仍然要以发展经济总量大、污染总量也大的重工业和化工业为主,因此即便到了今天,想从根本上规避先污染后治理反而可能是死路一条。现在的条件,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有桥,谁愿意一身泥一身水地慢慢折腾?
  
    捷径没有了,发展重化工业,似乎我们只能老老实实走别人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且慢,现在连这样的老路也走不通了。我国的国内资源已经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方式的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就是说我们现在想吃馒头也卖不起血了。我国的发展,要想不饮鸩止渴,必须走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新路。目前来看,这条新路叫做循环经济。
  
    走这条新路当然也是要有条件的。天佑中华,我国已是一个初步小康的国家,初步工业化的国家,已经有底气衡量经济增长的代价,已经具备了构建完整工业体系的技术水平。这个时候,虽然还不能大张旗鼓地治理污染,但可以想方设法将污染排放物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下游产品,让物资循环利用,这样就可以既削减了污染排放,又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尽管这种循环利用受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不能覆盖所有的生产领域,但可以大大推动污染治理,实现“边污染边治理”,从而缩短先污染的过程,降低先污染的危害。如果这条路走得通,虽说先污染后治理仍然是公理,但这个污染已经被打了折扣,再想拦住中国经济前进的快车就难了。
  
    当然,循环经济不可能天生,必须有各方面强有力的推动。中央直到2003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才提科学发展观,才倡导用绿色GDP来衡量发展,就是为了“接生”循环经济这样既不违背公理又创造性地发展了公理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粗看仍然是费时费力的弯路,但许多小地方的确截弯取直了。如果中国的这条路真的走出来了,很可能相形之下外国的弯路就真的弯了。而且,这一次的“跃进”准备是充分的,因为大家都小康了,饱暖思机遇,才会真正头脑清醒地衡量发展代价,饱暖思人欲,才会为子孙后代想一想,饱暖思待遇,才会兼顾各方面的需要。当然,尽管循环经济生逢其时且颇有水到渠成之势,但中国的事历来没准。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中国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在螺旋式上升呢还是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上装模作样绕弯子。

文章录入:pebble    责任编辑:pebbl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可实现
    一些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国外案例
    我国矿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
    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理想的可持续发展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