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正文 | ![]() ![]() |
|
|||||
| |||||
农村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北京大学教授 厉…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0 | |||||
众所周知,经济学界早已察觉到经济增长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经济增长的正作用反映于促进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有助 于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则反映于环境污染 与资源耗竭等方面,使得国民财富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受阻,导致 社会的生活质量下降。可持续发展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并受 到人们关注的。 可持续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而要实现经济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资源、 环境问题结合在一起,把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结合在一起,制定可持 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 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 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发展多种交通模 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社会可 持续发展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引导居民采用新的消费 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第三产业,合理使用 土地,尽快消除贫困,建立防治自然灾害的系统等。无论是经济可持 续发展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内,都涉及农村城 市化问题,因为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苏泽群同志这部著作,把可持续发展同农村城市化二者结合在一 起进行探讨。书中分析了传统的农村城市化模式的缺陷,其中包括加 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和实现城市数量型扩张,从而带来环境恶化和“城 市病”的产生,后来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作者认为, 农村城市化的新模式应当是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城市化,是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三者的内在统一。作者在这里提出的一个新 观点是要求建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 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尽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发展建立在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观点是十分有价值的。 要知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不一样。经济效益主要反映于投入 产出比例上,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 等都是投入产出比例的某种货币表现。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产 值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越高,表明经济效益越好。但这些表明经济效 益变动的指标都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质量、环境质量的变动。 生态效益与此不同,它反映于生态质量、环境质量的变动上。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如果投入为既定,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越是恶化,就表 明生态效益越差;反之,如果投入为既定,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越是 朝好的方向转变,那就表明生态效益越好。 经济效益不等于生态效益,也不能代替生态效益。在某些情况下, 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比如说,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只顾经济方面的指标而不顾环境方面的要求,结果,资金利润率 上去了,生态质量、环境质量却下降了。当然,重视经济效益是对的, 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却是不对的,因为这违背了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生态效益的发 展。 在了解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不同之后,就可以了解建立生态 文明的意义了。只有在既考虑经济效益,又考虑生态效益的条件下, 才能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地建立生态文明。换言 之,生态文明是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 效益与生态效益不可偏废,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都会受挫而不能实现,生态文明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建立生 态文明,就必须走一条生态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农村城市化的新模式 正是生态效益型发展模式之一。 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既重视生态效益,也重视 经济效益?怎样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使二者共同增长?就农业 情况而言,假定采取以生态农业为主导的发展道路,是有可能兼顾生 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是指依靠农业系统内部来维持土壤肥 力,促使农业稳定增产的一种农业。它的优点在于实现生态的良性循 环,使社会既能持续取得丰富的农产品,又能改善生态质量、环境质 量。如果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生态农业户,农业本身和农村的 环境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生态农业的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 场,农业成本会降低,农户收入会增多,这对于其他农户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还可以预料,农户收入的增长一方面会向工业提供较大的市 场,促进工业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又会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积累 资金,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可以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这 就是农业中的生态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那么,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实现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增长呢? 本书在从理论上进行阐释之后,以珠江三角洲的实践说明了区域布局 问题的重要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按物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 条件,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同时要根据城市规模效益来确定农村城 市化的重点,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主。这样,既可以防止污染源扩大, 减少占用耕地,又有利于环境治理与资源的节约使用。作者把建设 “农民城”作为未来农村城市化主旋律的观点,是很有启发性的。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如何保护全球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 中国的环保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 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色 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农业可持 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 水资源管理战略应向可持续发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安网备案:4419003012048号 本站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