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将无法避免一种挑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将无法避免一种挑战
——听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解析气候变化有关问题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9

  新的证据表明,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惩的挑战,浓度触及农副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

      “气候变暖具有全球化特征和历史性根源,非一时、一地、一国之问题,也非单纯的气候问题,更非一般的环境问题,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必须从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3月15日,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骨干第一期专题培训班的最后一堂课正在进行,主讲者是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

      这是人们盼望已久的一堂课。今天,秦大河以学者的身份,向他的听众讲授热点问题——关于气候和气候变化。无疑,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更是深远的。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何以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过去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2005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379ppm,为65万年来最高;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由人类活动引起;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21世纪高温、热浪以及强降水频率可能增加,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可能加强……”秦大河说,这绝不是耸人听闻。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新结果已表明,气候系统的变暖是不容置疑的,“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这一结论说明,IPCC关于气候变化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第三次评估报告(2001年)认为: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增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66%以上可能性);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认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90%以上可能性)。换句话说,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记者点评:天人本合一。眼下人类“天大的事儿”,莫过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了。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新动向体现在哪里?

      2005年2月16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气候变化在全世界正引起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切,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日益增加的减排压力。

      2007年1月23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

      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将把气候变化问题列入2007年G8+5峰会主要议题,主张进行“新型对话”,推动5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7年2月15-16日,在第二届G8+5气候变化议员论坛上,发达国家强烈希望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450-550ppm,态度很坚决。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可以促进低碳技术开发,市场交易一定会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论坛认为,2012年以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大国都应承担减排义务。

      美国的气候变化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民主党议员表态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并且不以中国是否减排为前提。其他4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也一致表态愿意参与减排。为了减排,欧盟制定了“2℃目标”。据有关专家预测,温度超过 2℃,全球遭遇沿海洪涝、饥饿、疟疾、水短缺的人数将大大增加。欧盟的一些科学家提出2℃(相对于1860年)是人类社会可容忍的最高升温,这已在欧盟达成共识。根据这一目标,2020年温度只能比1961-1990年平均值升高约0.8℃,所剩的升温空间已不大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程中以及相关国际活动中,充分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的风范。事实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不矛盾的,“减排”是建立在长远利益之上的。目前,在国内,减排温室气体的潜力受能源资源结构、技术和资金的制约。减排温室气体必将涉及:调整能源结构;限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开发和应用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改变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费模式等。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带来难以承受的、不可逆转的、持久的严重影响。我国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还较薄弱,当务之急是全面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而提出我国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规划和行动计划。

      记者点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行动起来,探寻应对气候变化之良策。

      未来,我们将面临怎样的世界?极端气候事件日趋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冰川显著退缩,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海平面上升带来威胁,生物多样性遭破坏,人类健康、工业、旅游业、保险业等等将受到严重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秦大河认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第一,把应对气候变化鲜明地列入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气候变化问题不同于一地、一时的环境污染和防灾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共同挑战。应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回避气候变暖对全人类的现实性威胁,充满信心地迎接气候变暖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长期挑战。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综合考虑适应与减缓之间的协同作用,以权衡取舍。应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对中国部分地区或部门发展可能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第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防御重大气象灾害战略规划。加强极端气候灾害的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减轻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长期战略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科学、有效、有力、有序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灾害经济威胁,化解灾害导致的社会矛盾。

  第三,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系、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监督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控制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充分考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采取多种减缓措施,坚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产业化步伐。

  第四,积极主动参与气候变化国际活动。加强参与气候变化国际活动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推动气候变化技术合作与转让,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加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树立良好国际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五,加强气候变化宣传和科普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理解和认识,提高各级政府决策者气候变化意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宣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主体作用。

  记者点评:科学应对,积极参与,当务之急是把忧患意识变为实际行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护佑人类共有的家园!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江西师大07年湿地使者行动圆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与建设资源节约型
    [原创]建成重庆西大门  打造
    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的
    资源型城市的环境保护与可持
    资源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根本
    广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估
    甘肃省水资源及其演变趋势分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