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影响评价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8

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1、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化学毒物造成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出现,(如国际八大公害事件中有五大就发生在50年代以后,其余三大公害也发生在之前的三、四十年代),环境分析因此产生,主要是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此时环境试样种类繁多,被测组分浓度很低,测定对象成分复杂,被测组分容易发生变化,样品处理量大,影响范围广。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60年代末开始,工业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环境保护法律,其主要目的是有效限制企业排放污染物。由于环境立法的逐渐完善、环境执法的日益严格以及对企业污染源污染排放监控的日益重视,污染源监测工作得到很大发展。考虑到物理因素,以及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可用化学监测手段,还可用物理、生物监测手段综合监测。此时认识到了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80年代初,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可连续观察空气、水体污染浓度变化、预测预报未来环境质量。同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等3S技术逐渐在环境监测中得到应用。
2、发展趋势
① 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② 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③ 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超痕量发展;
④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⑤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时间分布性

2、空间分布性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的生产性 

环境监测与一般检验相比具有生产性,环境监测的基本产品是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有一个类似生产工艺定型化、分析方法标准化、监测技术规范化的问题。因此,环境监测在一定意义上是生产监测数据的工厂。

2、环境监测的综合性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以获取监测数据,最后综合于统一的监测系统。

(2)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状况。

(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于分析才能正确阐明各学科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效益。

3、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

4、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目的的确定、监测计划的制订、采样、样品运送和保存、实验室测定以及数据整理等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联系的系统,任何一步的差错都将影响最终数据的质量。为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踪体系予以监督。为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万里冰封中的监测数据
    [原创]环境监测必须做到“四
    SPR污水处理技术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应引入市场机制
    中国湿地特点
    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若
    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在环境监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