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环境影响评价 >> 文章正文 | ![]() ![]()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7 | |||||
3 在公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作用的建议 3.1 强化公路交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在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已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近年来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由于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等负面影响仍呈加剧趋势,必须加强公路交通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工作。 (1) 按照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修订交通部17号部长令《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使之更能反映新形式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新要求。 (2) 重视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完善和健全工作。 (3) 建立和健全公路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和后评估制度。 3.2 改革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 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验表明,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是保障公路交通事业与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我国家尤为重要。改革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效性的前提下,寻求更为简捷、快速、高效的管理程序,以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效率,适应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良性发展的需要。 (1) 加强国家对大中型建设的宏观管理职能,将微观管理职能特别是技术评估职能下放给事业单位,提高大中型建设项目评价的质量和效率。 (2) 简化项目审批的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3) 下放自有资金项目的管理权并研究保证环境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4) 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审方式,加强专家评审队伍的建设工作,注重吸收有公路设计、施工和营运实践经验的专家,实行专家上岗制度,增强专家评审的客观性和规范性。 (5) 尽快制定公路建设项目完善的竣工验收规定和与之配套的技术规范,建立公路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年度计划编报制度和档案。 3.3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必须有所突破 注重与国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轨,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环境影响评价经验,改进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方法。 (1) 顺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的扩展,丰富和充实评价方法。从水、气、声、占地的重点污染影响评价扩展到生态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工程风险评价、累积影响评价、公路使用周期评价等方面全方位评价,对当代世界关心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如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有害化学物质越境转移、酸雨危害、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 (2) 引进高新技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建立专家系统,增强专业判断的科学性和准确程度,应用遥感与系统分析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减少主观随意性。推广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实验室模拟实验技术,野外实验示踪技术等。 3.4 完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1997年交通部颁布执行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新要求,亟待修改和完善。 (1) 顺应评价对象的侧重点由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对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评价,由高等级公路向低等级公路、由单条公路工程项目评价转向以公路网为核心的区域环境累积影响评价,由单纯的环境污染评价扩大到整体的生态影响评价的改变,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2) 顺应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探讨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景观影响、社会影响、环境经济损益等评价方法,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法、要求,提高环评的有效性。 (3) 建立项目筛选、分类评价的规章制度,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的评价程序,形成包括环境因子筛选,确定评价范围,预测评价和监督监测管理四个步骤完整程序。 (4) 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高公众在公路建设项目决策的参与力度。 (5) 研究和制定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探讨交通部门、环保部门和地方协调管理问题,致力于改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效性。 3.5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的能力建设 为顺应国家进一步发展中西部公路交通发展战略,适应新形势对公路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是关键。现在从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队伍主要由行业和行业两个系统构成,在知识结构上各具优势。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对评价技术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培训,提高提高所有环境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和技能水平,改善知识结构。 3.6 扩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应继续扩大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合作领域,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多渠道争取合作项目和开展多种交流活动。组织中青年科研人员出国进修、考察、合作评价或培训,提高评价的深度和水平,解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引进新技术,使环评工作与国际接轨。如学习应用 GIS和GPS进行环评,掌握国际环评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国际咨询公司与我国环评投标的管理方式和探索我国环评队伍参与国际竞争的途径与方式。 4 结语 刚刚闭幕的我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再次强调要把可持续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不懈的努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表明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同时,也坚信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公路环保事业必将在这大好环境下,通过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突破,取得好成绩。 |
|||||
文章录入:anny 责任编辑:anny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浮萍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浅谈日本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 分子生态学在野生动物保护中 发达国家的公路建设与环境保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