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法规与标准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首份《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提要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首份《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提要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搜狐科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5

 

  二、改革开发20年来,长江流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面临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与结构层次偏低、资源环境压力日趋加大、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深层次问题不可忽视。

  1、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发展态势总体良好。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流域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势头。1995~2005年,流域GDP年均增长率12.6%,高出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1个百分点,流域经济在全国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37.0%上升到2005年的40.3%。沿江重化工业发展迅猛,重工业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47%提高到2005年的63%,长江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比由1995年的1:1.02:0.71,变为2005年的1:4.25:3.50,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63.3%增加到2005年的88.6%,提高了约25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总量成倍增加,占全国的比重大幅上升,外贸总额1995-2005年十年间增长了近7.3倍,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量的比重从1995年的25%上升到2005年的41%,经济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1995-2005年十年间流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了1.7至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5至1.8倍,而同期物价上涨幅度在30%以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2、流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与结构层次偏低等经济增长内部性问题依然突出。长江流域经济集约化程度总体不高,经济增长仍以粗放扩张为主,主要表现为“一高二低”。“一高”为资本投入高,2005年长江流域各省市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平均超过40%,远远高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20%的水平。“二低”一是地均产出率低,2005年流域地均产出率最高的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仅为2亿元/平方公里左右,只相当于国际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的1/80;上海市的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在10至12亿元/平方公里之间,也仅为国际水平的1/16;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产业仍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主,2005年除上海外,长江流域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在15万元/人·年以下,远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表现为,一是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比重仍然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普遍偏低。2005年,中上游省市第一产业比重均高于15%,除上海市外,其他省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均在45%以下;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仍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即使是经济发达的下游省市江苏省,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也仅为24%,与新型工业化3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3、流域优越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正在削弱,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逐步凸现。流域丰富的淡水、水能、土地、矿产和岸线资源以及巨大的航运潜力,不仅支撑了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全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江流域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日益扩大,流域可利用资源逐渐减少,对外依赖性不断增加。流域产能占全国40%以上的钢铁、石化等行业所需铁矿石和石油等资源,进口依赖性逐年提高,下游地区已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能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一方面,流域虽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宜昌以上,其中宜宾以上的金沙江水系约占全部水能资源的42%,而能源消费地却主要在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流域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储量分别仅占全国的3%、28%和11%,一次能源储量严重不足,致使流域上、中、下游均为缺能区,因电力严重不足,用电高峰期限量供电甚至断电时常发生。近年来,工业与城市用地扩张迅猛,大量占用耕地,流域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90年的1亩下降到2005年的0.7亩,造成耕地资源日益紧张,严重影响粮食安全。流域“三废”排放量大幅度上升,环境压力增大趋势更为明显,2000-2005年五年间流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136%、85%和49%,2005年占全国比重已分别达到42%、30%和27%,环境负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2004年长江水系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已达18.3%和9.6%,全流域均成为酸雨频发区,我国南方SO2浓度最高的城市中有1/3以上集中在长江沿江地区。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重化工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快速集聚,长江流域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还将进一步凸现。

  4、流域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上中下游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导致区域发展差距仍不断扩大。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1995-2005年下游地区占流域GDP的比重仍在上升,而中上游所占比重则不断下降,特别是中游地区10年间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1995年上中下游人均GDP之比为1:1.15:2.24,到2005年扩大到1:1.10:3.39,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来看,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数,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具有很强的优势,湖北、重庆、江西、安徽和湖南5省市居中;四川省最低;资源指数,江苏和浙江两省较高,上海、湖北和安徽3省市则较低;生态环境指数,下游的江苏和浙江虽然污染严重,但污染治理能力强,且自然生态条件良好,故生态环境指数较高,上游的重庆和四川生态脆弱,水体流失严重,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指数相对较低。综合来看,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东、中、西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3省市,第二阶梯是下游的安徽省、中游的湖北、江西、湖南省和上游的重庆市,第三阶梯是上游的四川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相关文章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