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社会篇 >> 构建和谐社会 >> 文章正文 | ![]() ![]() |
|
|||||
| |||||
社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首都社会…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5 | |||||
近年来,国外出现的“社会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式,为西方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新出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法国经济学家蒂埃里·让泰最早提出“社会经济”的概念。他认为:社会经济不是“以人们衡量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即工资、收益等来衡量的。它的产出是把社会效果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的” 。此后,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将社会经济进一步界定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的经济形式,并且强调社会经济将是人们进入后市场时代的必然选择。 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公益事业、广泛的志愿参与和自由平等的交往原则,使得社会经济能更有效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救助弱势群体,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各种政府不为、市场难为的社会服务工作。它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安排弱势群体就业。市场经济是完全建立在“生产率”和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之上的,因而易于以机器替代人力;而社会经济与市场经济不同,它是以人的关系、亲密感情、同伴关系、兄弟般联系和管理为中心的——这些特性是不能轻易地被缩减或以机器来替代的。社会经济的关键作用正是在市场经济容纳的人数日益减少时,接纳那些失业者,向他们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机会,为他们营造一个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其二,以人文关怀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宗旨。在社会经济中,一个人将自愿地为别人奉献劳动时间,完全不同于那种建立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劳务给别人基础上的市场关系。所以,社会经济中的各种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交换,尽管常常给受惠者和帮助者也带来某些经济上的结果,但其明显的带有志愿精神和相互扶助的特征。在这一点上,社区活动和市场行为有很大的不同。 近20年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非政府非营利部门的壮大和志愿行为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弥合了社会裂痕,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社会服务。 (《北京日报》11.13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社会经济》课题组)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和谐社会与青年的历史使命 王荣华: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 论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共有的 以环境友好支撑和谐社会 人类智慧对经济和谐的不懈追 在和谐社会中作自然的伙伴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逻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 汪恕诚:加快水利发展 促进 七大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