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英日经验 建设“中国式”低碳社会
如今,在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制约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同,我国国内对低碳经济、低碳消费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目前,我国推进低碳经济的步伐虽已明显加快,但对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来说,接下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相当严峻。北京大学环境管理系副教授梅凤乔指出,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借鉴和参考英国等先行发展低碳经济国家的有益经验,以求更扎实地推进建设"中国式"低碳社会的实践。梅教授是在日前出席斯坦福中美学生论坛时发表以上看法的。
英国: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互动体系"
总体来看,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
今年7月,英国政府正式发布名为《英国低碳转换计划》的国家战略文件,提出到2020年将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4%,其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中还提出,所有英国政府机构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碳预算”,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则会受到相应处罚。
其次,政府为主导,大力促进商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并推出向低碳技术发明在专利体系中提供优先权的举措,为英国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企业提供更为快速地获得高质专利权的机会,进而帮助企业产品更快速地进入市场。
英国政府还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相关社团组织也发挥了相当作用,他们提供和传播低碳经济信息与知识,辅之以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指引,循序渐进地改变国人行为方式。
此外,英国发挥其海岛国家的自然优势,技术研发和运用上注重利用海洋资源,致力于开辟新的洁净能源。在发展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低碳能源方面居于全球领先水平。
日本:监督管理实行"四级管理"模式
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
2008年6月,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对策“福田蓝图”,设定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同年7月,日本政府又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阐述了未来3至5年内将家庭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内容,并吸收了“福田蓝图”的部分内容。
在对企业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的监督管理方面,日本有一套完整的“四级管理”模式。以首相为首的国家节能领导机构负责宏观节能政策的制订;经济产业省及其下属的资源能源厅和各县的经济产业局为节能的指挥机关,具体负责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起草、制订涉及节能的详细法规方案。受政府委托的近30家节能中心,负责对企业的节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提出整改建议,并负责能源管理员资格考试等工作。
节能法规定,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办公楼必须设能源管理员岗位,负责监督企业节能和按时向政府节能管理部门上报企业的能源使用计划和节能措施,能源管理员要通过节能中心组织的全国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目前日本有数万名能源管理员。
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纷纷将节能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日本节能中心每半年公布一次节能产品排行榜。日本政府还通过改革税制,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新产品。如果企业达到节能标准,或采用节能产品,可以享受一定的减免税负的优惠。新修改的节能法还加大了对没有达标企业或产品的处罚力度,如果企业没有达到节能标准,可被处以100万日元(1美元约合95日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中国式"低碳社会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消费者责任意识的提高。
在政府层面,决策者要制定稳定有利的政策,政策的作用在于引导和支持。对于中国来说,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
对于企业来说,要善于把握经济增长点,找好投资流向,实现企业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走出一条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广大的消费者在低碳经济过渡中,要有全局观念,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要自觉为部分成本的上涨买单。
名词解释:
低碳经济是指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实现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并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商机和更多就业机会。低碳经济主要关注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量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经济产出。
低碳社会是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生产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领域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社会。低碳社会强调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强调通过理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发展。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转变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延伸阅读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