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王小康    文章来源:求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环境问题不再被认为仅仅是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排放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的直接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的全球性灾难。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受到了高度关注。当前,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据统计,近年来,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年均达1.3万亿美元。

  国际上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

  国家层面战略推进,抢占低碳经济竞争优势。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数发达国家进一步明确和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地位,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复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从维护其全球经济地位出发,把节能环保产业推到国家战略的前沿。今年2月,奥巴马签署《2009经济刺激计划》,在7870亿美元中用于替代能源等绿色经济投入达1500亿美元,预计新增500万个就业机会。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今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今年4月公布的财政支出达15.4万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计划,提出要扩大绿色经济市场,创造绿色产业就业机会。

  政府主导规范市场,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逐步建立了一套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体系。一是能源、资源、环境性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信号导向机制;二是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延伸机制;三是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及第三方监测机制;四是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五是技术准入许可机制;六是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欧盟通过制定排放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用标准引导市场。英国利用价格信号机制促进企业主动降低能耗,通过产品“碳足迹”标识,记录和显示单位产品的能耗及排放,运用市场手段鼓励消费者购买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少的产品。法国较早地采用特许权形式开展水务设施的运营,把能源环境基础设施交给专业公司独立运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

  设置技术、标准壁垒,确保低碳国际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在支持和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通过主导国际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以高昂代价进口其技术装备,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输出。他们正试图通过新一轮的国际规则,新一代的技术领先,以节能环保产业为载体,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些国家和跨国公司纷纷对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节能环保领域追加投入。欧盟将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创新型制造技术、新型低能耗建筑与建筑材料、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三个领域的科技研发。英国把今后十年的产业技术重点确定在6大领域:低碳工业、低碳汽车、信息网络、生命科学、医药和先进制造,并专门成立了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针对节能环保领域提出《2020图景》技术创新计划,研发预算达52亿欧元。

  大型企业全球扩张,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扩张、重组、转型,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一是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运营和服务企业加速整合扩张。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凭借在本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和管理技术与经验,重视高新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扩张,成为国际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运营排名第一的企业。二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加速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相关领域转型扩张。美国通用电气集团从2000年开始打造水处理部门,先后进行5次并购,成为世界上工业用水处理装备主要提供商之一;2003年并购奥地利颜巴赫公司,成为分布式能源技术装备的领跑者。三是传统能源资源型企业加速配置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业务组合。英国石油(BP)于2000年提出“不仅奉献石油”的战略转型,成立了替代能源部门,利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低碳或无碳能源技术,提高能效,增强产业竞争力。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初显成效

  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喜人。截至今年9月25日,中国已成功注册清洁发展项目635个,期望平均年核证减排量1.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已签发核证减排量1.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5%、59%和46%,均为世界第一。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履行减排责任。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为全球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一直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国家基本国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郑重承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明显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承诺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非常积极的,将为全球的碳减排作出巨大贡献。

  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中央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陆续出台了相互配套的政策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将我国的节能环保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等鼓励性政策,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同时,关于节能环保的一批国家和地方标准陆续制订、修订出台,对规范产业发展发挥了导向作用。

  产业基础条件成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一方面,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拥有了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产业化,如专门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已经掌握了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环保领域的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等技术。另一方面,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的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中国节能减排巨大的市场需求,已经引起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高度关注。各主要国家对华合作都将节能环保作为重要内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民间团体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往来活跃。

  大力加快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

  但也不容讳言,随着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体制与机制性的问题逐步显现,比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不明确,市场被跨国公司大量瓜分,中央与地方缺乏统一协调,产业集中度偏低,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缺乏,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综合施策,联合攻关,尽力抢占节能环保产业的高地。

  制定以我为主的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和系统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重点是明确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核心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目标是确保中国企业抓住低碳经济的战略机遇,赢得发展优势。在制定战略时,应突出“以我为主”,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从发达国家已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建立中国特色的节能环保管理体制、市场机制和保障体系,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大力培育国内市场,通过打造骨干企业,造就一批可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同时,以培育市场为核心,开展系统性的产业规划编制,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差别加以实施。体制机制建设进程也应纳入规划的范畴,涉及节能环保项目的规划,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应衔接配套,统筹部署。

  推进节能环保体制机制建设,构建并规范市场。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是政策驱动型市场,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市场机制和保障体系。特别是要重视和强化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系统化工作,大力制订完善我国主导的相关标准体系,引导产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高水平、高效益方向发展。建立技术交易机制和技术交易市场,是提升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关键之一。要抓住此次产业调整的机遇,通过交易机制和交易市场推动节能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帮助节能环保技术资源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间合理配置,有效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要建立行业准入许可证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促使企业高起点投入,保障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培育大型专业化企业,扶持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同于政府和民众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培育专业化大型企业。大企业具有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等优势,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动资产重组、产业整合,形成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节能环保专业化集团,主导国内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大企业支撑产业发展。节能环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创新热情高、市场反应快、投入成本低、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其发展难点在于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因此要从资金资助与激励机制上给予环保中小型科技企业以有力的支撑,把目前各部门分散扶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计划、基金加以有效整合,提高专业化管理运作水平。要鼓励节能环保领域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开展并购、风险投资等。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大角鹿神秘灭绝之谜新解:气候恶化…
     大角鹿化石    据国外媒体报道,爱尔兰大鹿又称为巨鹿、大角…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