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FAQ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理论基础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浅论旅游环境管理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浅论旅游环境管理
http://www.eedu.org.cn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4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它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这种影响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旅游业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减少以至避免它的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强化旅游环境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旅游环境管理的实质 

  所谓旅游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规划、科技、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中与旅游相关的各部门、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涉及到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旅游发展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保护旅游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旅游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解决人为造成的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问题,所以,通过旅游环境管理而保护旅游环境,其实质是限制人们损害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同时促进人们保护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 

    二、旅游环境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由于旅游业自身具有的产业特点,如涉及的部门和单位既多又广、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等,又由于旅游环境不仅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其中许多本身就是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涉及到人文社会环境,在人文社会旅游环境中,既有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又有旅游社会环境,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依托地是否安全卫生、方便舒适、轻松愉快等。因此,旅游环境管理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科技等方面,旅游环境管理的范围涉及旅游、交通、文化、文物、环保、工商、卫生、公安、工业、农业、商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此外,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工作是一项包含有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办法或措施都不可能奏效,必须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规划的、科技的、教育的配套办法,并将其有机组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样旅游环境管理就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2、区域性。由于旅游环境状况受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依托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经济发展、工业布局、社会文明程度、旅游资源及开发程度及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对于不同地区,旅游环境管理采取的手段和实施的内容也就不同。因此,旅游环境管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3、广泛性。由于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已逐渐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去潇洒一回"的游客,总要身处一定的旅游环境中,而人们的旅游等行为和活动又反作用于旅游环境,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环境的好坏,首先与每一个游客的行为和活动有关。所以,旅游环境管理具有相当的广泛性。 

    三、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 

  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相当繁杂,如按旅游环境的属性分类,那么,旅游环境管理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的管理和人文社会旅游环境的管理,由于旅游城市汇集了众多的旅游吸引物,尤其是文物古迹,它往往综合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因而,旅游环境管理还应把旅游城市环境管理单独作为一个方面,与自然生态旅游环境管理和人文社会旅游环境管理并列,三者共同构成旅游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四、旅游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上面所述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涉及"管理什么"的问题,而旅游环境管理的职能则涉及"如何管理"的问题。旅游环境管理是管理主体对旅游环境保护活动施加的影响。旅游环境管理的职能是指旅游环境本身固有的功能。虽然旅游环境管理的主体是多文化的,但旅游环境管理大致有计划、协调、监督和指导四大基本职能。 

    1、旅游环境管理的规划和计划职能。 

  规化和计划是人们对于未来活动所做的安排。它们的区别在于;规划的时间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主要确定未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步骤及重要措施;而计划的时间较短,一般在5年以下,主要是把规划目标具体化,落实现实的、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和行动方案。由于旅游环境的污染和旅游资源的破坏,有一个时空上的渐变过程,如果出现长时间积累的、范围较大的旅游资源损坏和环境污染,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并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其代价是惨痛的,而且有些旅游资源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后不可能恢复。因此,我们不仅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治理眼前的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而且要制订长期规划和计划,确定某一时期内应达到的旅游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步骤和主要措施,以免重走其它产业"先污染,后治理"的痛苦之路。 
 规划和计划是旅游环境管理最根本的职能,是旅游环境保护工作和活动的依据和保证。旅游环境管理的规划和计划,是由各个不同的旅游环境管理主体制定并实施的。各级环境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环境规划和计划中,应充分考虑到旅游环境保护的内容,并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同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充分考虑到旅游环境对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旅游业及其有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要体现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内容要求;旅游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和计划,也要体现主管部门规划和计划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 

    2、旅游环境管理的协调职能 

  旅游环境管理的协调职能,是指所有与旅游环境保护有关的各行业、单位和个人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形成一种合力,实现旅游环境管理的预期目标。旅游环境管理协调职能的作用在于,减少旅游环境保护各环节、各要素间的相互脱节和相互矛盾,建立上下左右、条条块块相互配合的正常关系,步调一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旅游环境保护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环境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交叉管理。如环保、林业、公安部门对珍稀物种和野生动物的管理,旅游、工商、税收部门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管理等等。由于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极为广泛,其主体又呈现为多元化,客观上也需要进行协调。旅游环境的保护,仅靠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很难奏效。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相应一级政府进行协调。如杭州西湖风景区、广州白云山风景区等,曾出现各部门、各单位大兴土木,盖宾馆、招待所,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状况,最后由市政府出面进行协调,工作才有了一定的效果。所以说,协调是旅游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 

    3、旅游环境管理的监督职能 

  在旅游环境管理工作中,制定了旅游环境规则,进行了协调、作出了分工,这还是不够的。要使规划真正得到贯彻实施,还要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监督包含有监察和督促的意思。旅游环境管理的监督职能,是指管理主体监察被管理者在旅游及有关活动中的行为和结果是否与管理目标相背离和偏离,同时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遵守和执行旅游环境保护的法规、规划、规定和标准。 

  要实现旅游环境管理的监督职能,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健全的执行监督的依据,主要包括旅游环境规划、法规、规定和标准等;二是要有管理主体的权威性,能够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执行国家赋予的监督职能。 

  旅游环境管理的监督职能,不能只是针对旅游及其相 
关活动过程的结果,而应贯彻于被管理者活动的整个过程。比如,上面提到的某些部门和单位在风景区内大搞建设,破坏旅游环境的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相应的规划、规定等也并非没有,而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在不良现象发生之初就应及时制止并予以解决,待到问题暴露、矛盾激化之日,工作就被动得多、困难得多,环境的损失和治理的费用也就更加巨大。因此,对旅游环境及其相关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有助于旅游环境的保护。

    4、 旅游环境环境管理的指导职能

  上述旅游环境环境管理的规划(计划)、协调和监督职能,着重在于告诉被管理者"做些什么",而旅游环境环境管理的指导职能,着重点在于告诉被管理者"怎样去做"。旅游环境环境的指导职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如何搞好旅游环境管理,二是指导如何搞好旅游环境建设。

    五、 强化旅游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

  就我国目前旅游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强化旅游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有如下4个方面:

    1、重视和加强旅游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定,更要重视和加强这些政策、法规的监督、执行。制定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行为和活动的准则,从而有效地影响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和活动,这就是旅游环境环境管理的实质。强化旅游环境管理,不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而且这些政策、法规也必须是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旅游环境政策、法规的覆盖范围,足以能够限制有关单位和个人任何可能损害和破坏旅游环境的行为和活动,这就是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规;而切实可行,是指政策、法规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让有关单位和个人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如果政策、法规不是健全完善的,或不是切实可行的,都不利于旅游环境的管理。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旅游业的恢复发展不到20年的时间,而且在我国,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还不很强,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等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有了健全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旅游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有效的监督管理,最后等于一纸空文。因此,管理主体必须按照旅游环境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 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下的分工协作的旅游环境管理体制。我国旅游环境管理的目标,是建设和维护优美整洁、安全卫生、舒适方便的旅游环境,大至整个国家、某座城市,小到某个旅游景点,都是如此。因为,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泛,不是旅游、环保等部门本身就能做到的,在相应一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还要有各部门、各单位的分工协作。有了统一领导下的分工协作的旅游环境管理体制,就有了强化旅游环境管理的组织保证。

    3、 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特别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在我国,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否重视及重视程度,是一件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同样,领导者和管理者环境意识的强弱,对旅游环境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关系极大。另外,旅游环境管理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必须有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愿意接受管理和参与管理。

    4、 大力采用科学技术手段,防治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使旅游资源及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利用。在许多微观的、局部的旅游环境保护中,采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如生物手段、化学手段、物理手段和工程手段等,将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原创]《环境管理研究》博客
    尼泊尔天堂另一边的神秘山国
    我国化学物环境管理立法建议
    完善我国化学物综合管理和专
    环境法论坛:我国化学物环境
    乳源:自驾与徒步旅游的乐园
    中国十大经典户外线路
    穿越青藏线[组图]
    杭州:4条游线条条煽情 美哉
    贵州乡村旅游我们看什么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