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绿色生活 >> 生态旅游 >> 文章正文 | ![]() ![]() |
|
|||||
| |||||
贵州乡村旅游我们看什么 | |||||
作者:记者 吴丹 文章来源:贵阳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6 | |||||
乡村游不该只是“农家乐” 何谓乡村游?一位旅游爱好者的撰文也许能给出回答,“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的老屋中,现代人浮躁的、没有着落的身心,一下子平静地着陆了,静静地回归到人类生活的本源。” 正式由于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态所致,多年来,我省乡村旅游在各种主题游活动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乡村旅游在我省大部分地区,还仅仅是以“农家乐”的面孔出现,展现给游人的不过是吃吃农家饭、游一游乡间的景色,而且许多游人在游玩过程中最沉迷的竟然是棋牌乐。 以贵阳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贵阳市以花溪、乌当、青岩古镇为代表的农家乐,大多数是依靠景区景点优势来实现,很多景点的活动就是“农家乐”,仅花溪平桥的“农家乐”就有上百家,这些农家乐大都设施陈旧,卫生条件极差,吃饭和打麻将几乎成了这里的主打项目,除此之外别无活动,加上近几年来,农村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农家已经渐渐进化成“半农半城”的格局,原汁原味的乡村特色一去不复返,随便找一处“农家乐”,看到的却是清一色的瓷砖房、农家主人风俗习惯大多数城市化,乡村“味道”已经消逝。 对于这种现象,采访中,不少市民谈到,旅游者参加“乡村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亲近乡土放松心情。如果“农家乐”仅是让城市居民换个地方打牌、睡觉,这样的“农家乐”可以“乐”一回,第二回恐怕“乐”不起来了。 针对这种现象,采访中,贵阳市旅游局市场处有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贵阳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贵阳市农家乐迅猛发展的背后,问题却越来越明显。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吃饭、打牌、钓鱼,旅游活动项目千篇一律,这与我们要希望“给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的新产品,发展和建设的‘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的定位相去甚远”;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使“农家乐”越来越难从旅游业中获利。 这位负责人还谈到,其实从大范围看,乡村游还应该包括古村落、古寨子及乡村中的自然景观,比如说,层层起伏的梯田,农夫用水牛犁田,还有我省农村中村民们有用掏空的树干引流山泉灌溉的劳作习惯等等,这些体现着农村生产生活习俗的“自然”都应该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内涵。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更多的农家乐忽略了这一点,农家乐缺乏“精气神”。 原生态 乡村旅游的最大卖点 前不久,美国三洋旅行社副总裁Richard DeBoe 先生在游览了黔东南州朗德苗寨后建议道,这里可以发挥出它更大的优势,建成乡村旅游基地。其实,Richard DeBoe 先生的建议与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不谋而合。 目前,我省黔东南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和安顺屯堡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形成规模,在接待国内外游人时颇受好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处旅游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优势,具有完好的自然生态村落景观及保持完好的农村传统习俗,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一前提和关键就是避免乡村城镇化和商业化。 国家发改委旅游规划中心主任石培华曾在贵州乡村旅游论坛会上发言,贵州发展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要把握坚持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坚持国际化的起点两个关键,强调乡村旅游文化性和原生性。 据了解,在这方面,安顺天龙屯堡采取了社区参与的模式,景区把政府、旅行社、当地的农村旅游协会三者结合起来,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配利益,成功地避免乡村旅游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土文化,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如今的天龙屯堡,不仅是一景一物都保持了600年前“老汉人”的传统,而且屯堡里男女老少个个都是主人,个个都是服务参与者,旅游文化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仅今年春节黄金周,天龙屯堡旅游创收40.29万元,名列我省十大创收景区第八名的好成绩,以原生态为主导的黔东南巴拉河旅游区,春节黄金周也创造了253万元的旅游收入,名列全省第五。 种种事实表明,越是保护完好的村寨,其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就越大,在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优势就越突出。而针对当前我省一些地区急功近利,没有规划,盲目开发,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问题,有关业内人士呼吁,发展旅游的乡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与城市生活区别开,从而保持其吸引力。不过,由于保持传统特色的乡村往往经济欠发达,因此,政府还需要在规划、产品组织、市场营销、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和支持。 |
|||||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旅游生态学 开发青藏高原旅游要注重生态 《科学世界》:东滩水暖鸟先 浅论旅游环境管理 冷静思考青藏高原旅游热 “人文秦淮” 助推南京秦淮河 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及其 在美丽与艰辛中前行 “绿+红”的吸引力 出游拒绝六大污染行为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