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留言 | 帮助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文章 >> 环境学 >> 环境基础篇 >> 环境资源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汪恕诚:怎样解决中国四大水问题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汪恕诚:怎样解决中国四大水问题
http://www.eedu.org.cn    作者:汪恕诚    文章来源:求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1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水旱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事业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解决我国水资源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艰苦探索,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四大问题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目前我国每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连续4个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60%-80%,往往造成洪水成灾。目前,我国水资源主要面临以下四大问题的挑战:

    1.频繁的洪涝灾害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防洪问题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以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防洪的投入,目前七大江河的防洪设施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防洪工程体系已具较大规模,防洪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是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威胁依然很大。1990年以来,由于洪涝灾害所导致的损失全国年均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的1%。洪涝灾害对我国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江河的防洪工程系统还没有达到规划标准,尤其是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二是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万多条,大量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三是已建成的水库中有3万多座为病险水库,防洪危险极大。四是局部性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台风所造成的灾害难以防御。

    2.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解决饮用水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累计解决农村2.82亿人饮水的困难,4亿多农村人口喝上自来水,城市自来水基本上已经普及。在粮食用水方面,我国的有效灌溉耕地面积达到8.4亿亩。在工业供水方面,我国工业用水从1980年的417亿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200亿立方米。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还相当严重。目前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亿亩,年均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工业和城市用水的紧张状况不断突出,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而且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牧区草原沙化严重,全国牧区33.8亿亩可利用草原中有90%的牧区草地退化问题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大量湖泊萎缩,滩涂消失,天然湿地干涸,水源涵养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水生态失衡呈加重趋势。

    4.水污染严重。我国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239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680亿立方米。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江河湖海遭受严重污染。2003年,据对13.46万公里河流水质进行评价,五类或劣五类河长占26.5%,与2002年相比有所增加。

    二、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

    面对这些水问题,以一个什么样的思路去思考、认识和解决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思考、研究、解决中国面临的水问题,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前提,以新的理念去思考和破解中国面临的水问题。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依存、开发、掠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人类一方面直接或通过简单的生产工具从大自然获得所需的一切,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自然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这一阶段,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畜牧业的出现特别是青铜器、铁器的使用,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开发阶段。为了农业生产,人类开始挖渠引水灌溉。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第二产业,人口向城市集中,工业大量用水的阶段开始到来。在这一阶段,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人类的自信心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足感,驱使自己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掠夺性开发,一方面对大自然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当前我国面临的四大水问题,表面上是水对人的伤害,实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然而,人类终究是有理性的,当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原始社会,人依附于自然,处于“天人合一”的原始和谐状态;在掠夺阶段,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被否定;现在,我们追求“人天和谐”的境界,就是要改变一味向大自然掠夺的思想。“人天和谐”不同于“天人合一”,它是人类反思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破坏造成恶果之后思想上的一次升华,是人类主动地在更高层次上同自然和谐相处。充分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对我们在水利工作中把握规律性、减少盲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贯彻执行中央治水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我国四大水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要点上:

    1.给洪水以出路,这是解决我国洪涝灾害问题的要点。在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上,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从中可以悟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给洪水以出路。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在抗洪救灾中,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实施政府有效的社会管理,提早部署、充分准备,利用各种先进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手段,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时运用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做到了“拦、分、蓄、滞、排”合理安排,严密防守、科学抢险,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尽管淮河洪水量级大于1991年,汛情重于1991年,但灾情、抗灾投入和灾害损失均小于1991年。

    给洪水以出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而且要把它作为整个防洪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比如在城市规划中,不能侵占行洪河道,要注意给河道让出一定的宽度来,防止人为约束河道;在堤防建设上,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在防汛工作中,要加强分蓄洪区建设,科学合理地运用分蓄洪区;在处理江湖关系、雨洪资源利用等一切工作中,都要按照给洪水以出路这个思路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人天和谐的理念。比如,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同时,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累计投资数百亿元开展了大规模的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建设。在重点加强堤防和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退田还湖(河)、退耕还林、疏浚河湖、移民建镇。经过4年多的努力,长江中下游数千公里干流堤防已基本达标,形成一道坚固的“水上长城”。退田还江还湖就近移民242万人,恢复水面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围湖造地、人水争地转变为主动的大规模退田还湖,给洪水以出路。2002年,长江流域中游及洞庭湖区发生较大洪水,江湖安然无恙,这是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重要成果。

    2.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的要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整个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十分严重。应对干旱缺水,有多种措施。按照常规做法,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库多蓄水;解决空间不均,主要靠调水。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水资源总量短缺,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

    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是简单地用行政的办法去节水,而是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从而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不少地区在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进行了探索,在甘肃张掖、四川绵阳、大连、天津等地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宁夏、内蒙古进行了水权转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宁夏为例,即将开工建设的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水资源问题。各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发挥效益需要3.6亿立方米水量,但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紧缺,计划开工建设的火电厂由于没有取水指标而无法立项。而宁夏农业灌区节水却有潜力可挖,但资金缺口大。面对这种情况,自治区政府把工业新增用水的来源放在农业节水上,采取由政府投入1/3、企业投入2/3的办法,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把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给火电厂。这一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工业发展用水问题。灌区与火电企业之间这种有偿转让水权的方式,改变了以往无偿剥夺农民用水权益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走出了一条成功解决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路。水权转换可以是企业与灌区之间的转换,也可以是流域内地区之间经济结构用水的转换,进而延伸到跨流域进行的流域之间的转换。整个黄河流域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的扩大、水的来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以解决。可以说,水权转换是解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把钥匙。

    3.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要点。大自然生态是自我平衡的。人为对其干预,往往适得其反,造成破坏。如果人不去伤害它,给它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大自然就会自我修复。目前生态治理中所采取的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就是创造条件,使大自然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生态的自我修复。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上,必须把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即使搞人工治理,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淤地坝、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等,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的。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可以有效拦截泥沙、淤地种粮,为封育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可以解决农用能源问题,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砍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4.发展绿色经济,严格排污权管理,这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要点。在整个经济结构的布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在宏观管理上要十分强调发展绿色经济。只有发展绿色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排污权的管理。水环境承载能力集中体现在排污权的管理上。正如节水型社会是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排污权的管理也应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建立起宏观控制、微观定额两套指标,按照排污权的上市交易规则,采取一系列市场经济的做法,以此来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完全可以肯定,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牢把握以上四个要点,扎实努力、稳步推进,就一定可以破解中国四大水问题,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源:求是杂志2005年第3期)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nn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
    生态文明:中国的机遇
    中国地区生态现代化进程
    中国生态现代化34年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要点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国际背景
    姜文来:中国环境保护悖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