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何会收养孤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国家地理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

被收养的小狗和狒狒家族非常和睦


一只小狗被埃及狒狒群体收养并抚养长大


小长吻海豚被宽吻海豚家族收养

  渴望拥有下一代?动了恻隐之心?还是纯粹的学雷锋?———

  收养孤儿不仅仅是人类所为,动物界也存在着类似的行为。莫格利、罗米拉斯和雷莫斯,全都是被野生动物收养并抚育长大的孤儿。这些收养故事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比小说还要离奇。不过,在自然界,收养并不总是因为渴望拥有下一代,或是动了恻隐之心。毕竟,森林里的生存法则要求所有的动物都必须自强自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动物收养并抚育别人的孩子呢?这是巧合,还是纯粹的无私奉献?

  在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国家公园,一只年轻的母狮收养了几只长角羚。人们给母狮取名卡慕尼雅克,在桑布鲁语中是“幸运儿”的意思。如今,这头狮子在全国已是家喻户晓。

  但是,卡慕尼雅克的行为却令科学家们困惑不解。在桑布鲁地区,羚羊是狮子的主要猎物,但卡慕尼雅克却对这只幼小的长角羚百般呵护。狮子为什么会收养羚羊呢?在依靠繁殖延续生命的世界里,这种收养行为完全脱离了生存法则。达尔文曾经说过,所有动物都会尽量繁殖最优秀的后代。而卡慕尼雅克显然是个例外。但是,这并不是唯一。在自然界中,类似的收养行为还有许多。我们知道,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但这种收养行为是否动摇了进化论的根基?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现代生物学家很难对这种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在灵长类动物中,“强制”的收养非常普遍,甚至小狗也会被这些灵长类动物收养。

  在灵长类动物中,收养行为一般是从“绑架”开始,然后逐渐发展成一种长期的亲密关系。

  在沙特阿拉伯西部,一个垃圾场位于600多只埃及狒狒的活动范围内,狒狒们经常来这里觅食。此外,与它们共享资源的还有塔伊夫的野狗。

  埃及狒狒是一个以成年公狒狒为中心的群体,它们与一群喜欢争风吃醋、戒备心极强的母狒狒生活在一起。为了确保母狒狒们安分守己,为首的公狒狒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追逐上。

  它会密切关注家眷们的行动。在狒狒群体中,雌性的地位由它们加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旦找到合适的对象,公狒狒便会长时间地为对方梳理毛发,以促进彼此间的感情。随着小狒狒的出生,它所率领的群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不过,要想找到合适的母狒狒并不容易。公狒狒试图勾引他人的家眷时,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一只成熟的公狒狒体重可达25公斤,是未成年狒狒的两倍。所以,要建立家庭,公狒狒必须攻击薄弱环节,它的具体做法是绑架母狒狒的孩子。这样,痛失爱子的母亲便会紧随其后,却不敢与对方发生冲突,因为它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母狒狒在遭到绑架后通常会被永久收养,得到年轻公狒狒的悉心照料,成为公狒狒的第一个妻子。

  成家的欲望固然可以理解,但这是否还能解释另一种奇怪的行为?在塔伊夫地区,除了抢夺小狒狒之外,还有其它令人瞠目的绑架行为。公狒狒掠走了一些小狗。被绑架的小家伙与狒狒家庭一起成长,和它们一起在垃圾场觅食、一起四处迁移、睡觉。狒狒们甚至会和小狗一起嬉戏、彼此梳理毛发。这是被接受的表示,因为灵长类动物只为家庭成员梳理毛发。狒狒们对小狗百般宠爱,小狗反过来会保卫狒狒家族不受其它野狗的欺凌,并在夜里负责放哨。

  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种极为罕见的、主动寻求收养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海鸥的群体中。

  动物界的收养不是因为出错,就是另一种行为的副产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在波兰中部发现了例外。

  春天,大群的海鸥来到维斯瓦河上的岛屿繁殖后代。多年来,波兰生态研究中心的莫妮卡和达鲁兹·布卡辛斯基夫妇一直在从事海鸥繁殖习性的研究工作。结果他们发现,在海鸥所孵化的孩子中,最完出生的小雏鸟总是最后一个吃到东西,而且只能吃到一点残渣。如果年景不好,再加上父母很年轻,经验不足,这只蓝色雏鸟的生存机率就会极其渺茫。

  于是,出生较晚的雏鸟经常会离家出走,去群体里寻找愿意收养它的家庭,以便得到更好的照顾。这是自然界中极为罕见的、主动寻求收养的现象。不过,这并不容易,因为一路上危险重重,它们必须设法避开不远处红嘴鸥的恶意攻击。

  在海鸥的栖息地里,这种收养行为经常发生。其频率之高,让莫妮卡和达鲁兹很难相信。达鲁兹说:“这只是一种巧合。海鸥群的基因结构表明,乐于收养的海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戚关系,而且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利大于弊。”

  海鸥的收养行为代代相传,据推测,这或许已经演化成了一种养育模式。伊娃·雅布隆卡认为,就像家庭中经常出现的暴力一样,这种宽容的美德或许也是由成鸟传给雏鸟的。

  长吻海豚的故事,进一步验证了人类并不是唯一能够帮助同类的物种。

  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家庭。但是,从非洲母狮令人不解的行为到尚未结束的海鸥故事,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疑问。动物们的收养真的是与他人为利的善意举动吗?我们很难知道它们是否具有理解力。不过,一些高智商动物,例如海豚,却提供了一些线索。

  一群宽吻海豚生活在波利尼西亚的吐马图群岛的朗伊罗阿海域里。这是一个由小海豚、母海豚、公海豚,以及一些年轻海豚组成的等级严密的团体。这些水域非常靠近海岸,因此,成年海豚必须时刻警惕,以免小海豚受到白边真鲨的攻击。公海豚的责任就是把敌人从母海豚和小海豚身边赶走。

  长吻海豚有时会成群结队地离开广阔的深海栖息地、进入宽吻海豚聚集的浅水区。这些海豚的特征是体型略小、口鼻部较长、身体侧面有花纹。后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宽吻海豚群里,竟有一只小长吻海豚。它是在穿越朗伊罗阿海域时走失了?还是被体型较大的宽吻海豚困住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母亲的照顾,它不可能活这么久。

  小家伙似乎与宽吻海豚相处得很好。尽管两种海豚的叫声不同,但是,小长吻海豚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与新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此外,它还逐渐适应了与以往深海环境截然不同的浅海区的生活。

  长吻海豚的故事,进一步验证了野生动物界存在着利他主义行为。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动物,它们都和人类一样,有着动机不同的收养本能。事实证明,人类并不是唯一能够帮助同类的物种。

  ■供稿/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文章录入:eedu    责任编辑:eedu 

精彩图片
文章评论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环境生态网文章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环境生态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环境生态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文章跟帖管理员反映。

绿色进行时
推荐文章
水能资源健康可开发利用率初探
摘要: 按照“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治江新理念,长江…
绿色生活
驴行天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