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耳朵功能强大
奇特的
耳朵生长部位
许多动物的“耳朵”生长的位置都很奇特。
昆虫中,只有蟋蟀、蚱蜢、蝗虫、蝉和大部分蛾类才有“鼓膜”那样的听觉器,可是它们并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腿上或身躯两侧。
蟋蟀的“耳朵”长在大前脚的胫节(小腿)上,上面有薄膜,可感觉声音的振动。苍蝇的耳朵长在翅膀基部的后面;飞蛾的“耳朵”,有的长在胸部,有的长在腹部,捉迷藏似的;蝈蝈和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足的小腿节上;蝉的长在肚子下面,在头顶与脖子那一点……
鸟的耳朵在哪里
大部分的鸟并没有明显的耳朵。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猫头鹰。大多数的猫头鹰在头的顶部都有一丛耳朵形状的羽毛。当然,鸟儿听力是很好的,几乎跟人的听力一样。只不过鸟儿的外耳不明显罢了。
大部分的鸟儿的耳朵都在细小羽毛的覆盖之下。这种特征使它们可以减少风的声音对它们的影响从而使其他声音更有效地进入它们的耳朵。这种羽毛的工作原理同麦克风上的泡沫覆盖层一样。一些可以潜水的鸟类,例如企鹅,强壮的羽毛覆盖着它们的耳朵以保护它们稚嫩的内耳免遭强大水压的破坏。
鱼确实有耳朵
有很长时间人们认为鱼什么都听不见,因鱼不长外耳,只有内耳,所以从外面看鱼好像没有耳朵。但是鱼确实有耳朵,事实上,大多数鱼的听力甚好。
鱼的耳朵根本不与外界相通,而是被保护在头两侧的囊中,囊就在眼睛后面。鱼的侧线也有“听觉”作用,是鱼类的特殊听觉器官。由于声音在水中传播要比在空气中容易得多。鱼的体内有大量的水,声音能快速直接地穿过鱼的身体,到达耳朵。
因为鱼没有鼓膜,许多种鱼能用另一种方式收集声音。它们的耳朵与鳔相连,水中的声音使鳔壁振动,就像声音穿过空气使鼓膜震动一样。然后这种振动通常沿着与鳔相连的一串小骨头传到耳朵里。有些鱼不是靠小骨头传送震动,而是靠从鳔延伸出的管状器官。
声音对鱼很重要。许多鱼能彼此发出有力的叫声,几公里以外都能听见。有些鱼通过磨牙发声,另一些鱼在身上摩擦鳍发声。许多鱼用鳔发声辨声。特殊的可敲击肌肉振动鳔发出声音。
蛇的耳朵早已退化
蛇的耳朵和鱼类相似,完全没有外耳,只有听骨和内侧的中耳的一根骨头,因而蛇完全没有听觉。蛇的耳朵早已退化,所以不能听到空气传播的声音。
可在印度,卖艺人用笛声指挥蛇跳舞,一条巨大的眼镜蛇随着耍蛇人悠扬的笛声,竖起上半身来,伸直了脖子翩翩起舞。为什么蛇却能“闻笛起舞”呢?
蛇的视觉很差,但对震动却极为敏感,蛇的舌头呈分叉状,凭借舌头的快速伸缩,把气味从鼻腔送入鼻子连着的一种特殊的器官内来感觉的。所以,蛇的鼻子对震动的感觉极为敏锐。
仔细观察,耍蛇人在吹笛子的同时,脚其实也在随着节拍而拍踏地面。随着艺人的脚踏节拍的震动,使对震动极为敏感的蛇随着节拍而起舞,这就是说,耍蛇人吹笛子只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假动作,而脚踏节拍才是指挥蛇起舞的真正信号!
延伸阅读
|
没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