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重庆气候投融资“碳”寻先机

发布日期:2023/7/17 11:26:43 作者:余常海 程… 出处: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余常海 通讯员程竹青

本报记者近日获悉,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的重庆两江长兴热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兴热力)通过重庆市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平台的牵线搭桥,向中国银行贷款4.7亿元即将兑现。

这意味着,长兴热力负责建设、管理、运营冷热电三联供的能源站将有充足的资金保障。项目建成后可同时向周边区域的企业用户用电、用热、用冷等提供多种能源,实现优质能源的梯级合理利用,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们尝到了气候融资的甜头,融资利率大幅低于市场水平,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长兴热力生产技术部主任何孝基算了一笔账,按利率降低1个点算,融资成本一年能减少400多万元。

搭建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平台

为项目入库、信息真实性核查提供官方认可的统一标准

“重庆气候投融资‘政银企’平台是进一步释放社会资本潜力、引导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培育气候友好型项目、把控企业气候风险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和政策工具,有利于解决银企孤岛效应,完善气候投融资监管模式、化解投资风险,抢占低碳技术转型先机。”在今年的全国低碳日重庆主场活动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郑阳华在发布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果时表示,“政银企”平台也为项目入库、定期信息披露、信息真实性核查提供了官方认可的统一标准,增强政、银、企三方信息的互通与互动。

据了解,“政银企”平台也是重庆市搭建的全国首个生态环境部门监管的气候投融资平台,立足两江、面向全市,包含“一网两库三中心”。一网即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两库包含储备、开发、案例的项目库和专家、第三方机构、投资机构的支撑库;三中心则是项目管理中心、用户管理中心、成果展示中心。同时,“政银企”平台与长江“绿融通”打通,信息全部通过绿融通平台分发至各金融机构对接。

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以提交资料申请注册,向入驻平台的银行抛出橄榄枝。银行也可以在平台上筛选出符合自己投资理念的企业进行接洽。

“我在两江新区召开的政策宣贯会上了解到气候投融资这种融资渠道,便在重庆气候投融资对接平台上进行注册申报。”何孝基告诉记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对项目减排量进行预估审核,我们将资料补充完善后,即可纳入项目储备库。入库后,有几家银行觉得我们项目不错,公司综合考虑后,决定向中国银行贷款。”

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专家评审后,两江新区分局为长兴热力出具了碳减排报告后,其最终被纳入开发库。经过层层审核,银行的放贷资金才安全落地。

那么,银行又是如何确保资金可以用到指定的用途?

“这笔钱我们不经手,资金只是划拨到公司账户,向供货商付款时,银行直接将金额划给供货商。”何孝基说,目前,长兴热力还有多个类似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希望能通过气候投融资平台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

郑阳华告诉记者,后续生态环境部门还会对项目碳减排效益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气候投融资资金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政银企”平台全市注册企业已达14814家,筛选入库项目400个,融资意向3575.78亿元。

从工业减排到全民低碳

探索建立“全域碳账户” 链接多个关键主体

“政银企”平台的搭建背后是重庆不断加大对气候投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去年以来,两江新区依托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政策优势,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陆续出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绿色债权支持项目目录》《碳减排支持工具工作推进方案》等九大支持性政策,为新型储能项目、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投融资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保驾护航”。

“目前,平台储备库中占比较多的是光伏发电项目。”郑阳华介绍,作为清洁能源,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同时,适时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充分发挥环境经济政策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

从政策低碳到自觉低碳,从工业减排到全民低碳,作为国家试点,两江新区正在探索建立“全域碳账户”,以碳账户为核心,碳融资、碳交易为两翼,链接工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个人、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交易中心等多个关键主体,实现数据互通、交易互通,形成完整的碳普惠体系。

郑阳华介绍,比如,建立碳控排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工业碳账户”,实现对企业从盘查、监管、促进碳减排全过程管理。同时,覆盖商业群体、学校、医院、轻轨站等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单位碳账户”,与重庆市碳市场和长江“绿融通”互联互通;重庆市还将建立“个人碳账户”,对接碳惠通平台,完善个人奖励机制,提高个人降碳积极性,促进全社会低碳生活。另外,重庆市积极建立完善了碳减排量标准、数据收集、核证渠道等碳普惠制度。

“下一步,我们还将拓展创新气候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国内和国际气候类基金,探索建立碳中和类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机构创新开展碳债券、碳资产质押、碳资产回购、碳资产租赁、碳资产托管等融资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社会低碳转型。”郑阳华说。

将开展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

逐步推动气候投融资政策在全市落地

气候投融资是一项引导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碳达峰、碳中和资金需求量巨大。有数据表明,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每年的资金需求达3.1万亿元—3.6万亿元,资金缺口主要靠市场资金弥补,包括气候投融资在内的绿色金融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7月,重庆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将重庆纳入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范围。同月,两江新区入选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

据介绍,重庆将参照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模式,遴选出一批意愿强、基础好、代表性明显的区县开展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重庆将以此为契机,发挥好两江新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先导作用,抓好气候投融资项目策划、储备和投资运行,健全气候投融资评价标准和统计评价体系,加快释放气候投融资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效能,形成国家和市级‘1+N’气候投融资试点联动格局,逐步推动气候投融资政策在全市落地,助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