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低碳功能区指标体系”将出台

发布日期:2011/6/15 18:14:17 作者:张晓哲 出处:中国经济导报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低碳研究中心、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织的“中国低碳功能区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指标体系”旨在制订低碳功能区的适用性标准,为我国的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与“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相比,“十二五”的节能减排难度进一步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指出,要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仅靠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是很难达成目标的,而是需要不同的功能区,均达到一定的标准。

  但是,“当前的税收体系、资源价值体系、考评体系跟这些都不对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说。这就使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中国尚无权威的低碳城市评价标准与行业低碳评价标准。因而,支持课题研究,让课题在中国低碳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则成了理想伟业董事长朱彬彬的期盼。“低碳功能区的最大意义是给普通人带来真正的低碳生活。”他说。

  低碳经济的矛头指向的是化石能源,而中国的能源禀赋中至少80%是化石能源。此外,中国的发展阶段也与西方大相径庭。

  从发展水平角度来讲,“技术,特别是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们技术落后,碳排放就会相对高一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李建伟说。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中心副主任房汉廷也持相同观点:在现有技术情况下,大规模节能,只能是一个理想,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此外,成本性推动也不容小觑。而西方国家所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我们不宜照搬西方低碳经济概念,而要从中国发展阶段和国情出发,包括能源禀赋、地区差异、工业化、农业化双加速现状等诸多方面,在借鉴西方低碳经济科学合理成分基础上,创造自己的低碳标准。”卢中原认为,避免落入于西方话语体系,是低碳功能区建立的题中之义。

  建设低碳功能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目前,中国在气候变化、碳排放的减少以及节能减排方面,与国际紧密接轨。

  据了解,主要行业的低碳评价指标包含主要指标与次要指标(或修正指标)及其权重。通过定量研究,测算出行业低碳指标的当期数值与历史数值,确定中国该行业的低碳标准。同时,考虑未来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出该行业动态的低碳标准。对于不同的功能区,根据其产业结构和配套设施,按照行业和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低碳标准,通过加权计算确立该功能区的低碳评价基准指标。

  “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个很实际的目标,即建立真正的低碳功能区。“目前,低碳功能区构建尚处于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真正落实下去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李建伟表示,“现在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