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广东有望建成首个地方性碳市场

发布日期:2011/9/21 9:02:47 作者:黄应来 出处:南方日报

 

  自去年成为国家低碳试点省份后,广东低碳发展骤然提速。昨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中山大学联手启动“建设广东碳交易:通过重点行业试点设计中国首个地方性碳市场”系列研究项目。该项目还得到了英国繁荣战略基金(SPF)的支持。

  “广东低碳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碳交易和筹建碳市场,很有可能建立国内首个地方性碳市场。这将改变过去只能依靠‘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来实现减排的局面,更多引入市场机制。”上述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赵黛青博士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

  低碳发展有迫切需求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后,业界以及地方省市对碳市场的兴趣逐渐升温,尤其是被列入5省8市低碳试点的地区。

  除广东外,江西、四川等省份纷纷提出要建立地方碳交易平台。据业内人士透露,近半年全国正在筹划建设,碳交所甚至已经多达100多家。

  但碳交易所并不等于碳市场。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指出,碳交易所仅仅是开展碳交易活动的众多环节中的一环,地方在碳交易市场试点中,要避免只建碳交易所,而忽略了碳交易市场体系的统筹设计、建设和培养,造成只有交易所但无实质性交易的“空壳”局面。

  赵黛青表示,自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省份后,广东积极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制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碳排放权交易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次课题的启动,便旨在通过重点行业试点,设计广东碳交易机制,从而建立中国首个地方性碳市场。

  “虽然有一批省份都在做,但广东最有望率先突围。”赵黛青分析称,广东低碳发展起步快、布局早,既有外在条件,又有迫切的内在需求。“广东是传统工业和现代产业并存,而且企业之间有很大的成本和技术差异,存在碳排放交易的动力。”

  2011年1月,广东省出台的《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 到2015年力争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力争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

  “‘十二五’期间,广东减排压力巨大。如果还是依靠过去的‘拉闸限电’的行政手段的话,显然行不通了,而应当借助碳交易等市场机制。这样既可降低企业成本,还能为先走一步的企业提供相应机制,为他们减排提供了多一种选择。”赵黛青说。

  据她透露,广东将选择在电力和建材两个行业进行试点,“电力行业不是竞争性行业,企业数目也不多,同时(试点)不会对他们的国际竞争力造成影响。”

  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根据该课题目标,至2013年,广东省要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的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方法学,为中国建立跨省际区域、跨行业领域、多交易品种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积累经验并发挥示范作用。上述研究项目得到了英国繁荣战略基金的支持。

  “英国通过实施低碳交易,取得了50%的减排效果。”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国际气候变化战略执行与分析处处长James Hughes介绍说。他认为,建立碳市场主要是基于3个目的:1.为碳定价,只有给碳定了价,才能进行交易;2.对碳排放进行总量控制;3.这是一种性价比高的减排方式。

  对于碳市场建设,欧美一直走在中国前列,其中英国更是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探索。“这次选择跟英国合作,也是基于希望向英国等碳交易发展较快的国家学习和借鉴。”赵黛青说。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