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门
- 没有文章
最新推荐
潘家华:低碳发展的政策选择务必明确碳排放属性
发布日期:2011/12/3 16:45:42 作者:佚名 出处:凤凰网环保
11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主办,名为"中国低碳发展的体制与政策选择"的高端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对话由环境学院邹骥教授主持,环境学院马中院长、曾贤刚教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荣誉所长周大地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齐晔教授,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研究员等多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演讲内容主办方授权凤凰网使用。
演讲嘉宾:潘家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演讲摘编)
潘家华:既然我们讲政策选择,就应该对它的基本概念有所明确。
第一,我们应该怎样定位碳排放?如果碳排放是外部性问题的话,就用碳税把它加以内部化。
第二,将谈排放当公共物品,那我们列一个公共物品的目标,然后有效率地实现就行了。
第三,周大地也提到,是不是可以把碳排放当做一项发展权益,涉及到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发展权益显然不是外部性问题,也不应该是公共物品问题,而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问题。
这三种政策选择有根本的区别。外部性问题可以将其归结到生产者,生产者承担所有外部成本,所以对生产者加以调控就行,不考虑分配问题。如果是公共物品,则需要考虑公共物品的供应,以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消费。如果是一种发展权益的话,则归于分配问题。
所以我们将属性界定清楚以后,再考虑政策选择则所有的工具都可以用。
关键的问题在哪呢?是政策目标和成本收益的归属问题。我们建议政策选择一定要把碳排放属性弄清楚,因为我们在座的都是属于制定政策的,如果把属性不弄清楚,制定政策就没有连续性、一致性、战略性,最后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