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经济 >> 正文

低碳城镇化重点在“化”

发布日期:2013/1/29 11:08:08 作者:邓之湄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核心提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康艳兵表示,“"低碳城镇化"重点不在"城镇"而在"化",即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如何避免高碳,在未来增量中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型。”

  十八大以后,“低碳”与“城镇化”越来越多地联系在一起。此前,虽然学界对“低碳”话题已多有探讨,但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等方面。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参与的“中国低碳城镇化问题研究”课题在京启动。此项课题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低碳城镇化”不等于“低碳城市”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学者研究认为,城镇将成为未来我国碳排放和能源资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区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对碳排放具有锁定效应,对我国低碳发展关系重大。同时,国际社会对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要求和期待也不断上升。

  “中国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碳排放的标准往往趋于保守,部分城市还未真正富起来,碳排放却已远远超过欧洲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提出,无论是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还是低碳经济,最终的核心都在“碳”(即能源)上。

  然而,在考虑城市发展与低碳的关系时,人们首先遇到的是“低碳城镇化”的概念界定。“现在很多人把"低碳城镇化"与国际上流行的"低碳城市"两个概念混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朝林表示,“低碳城市”主要考虑的是在既有城市发展中如何减少碳排放,而“城镇化与碳排放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城镇化过程中碳排放必然上升,因此,我们需在转型结构中来讨论"低碳"问题,即在"碳排放必然增加"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康艳兵也表示,“"低碳城镇化"重点不在"城镇"而在"化",即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如何避免高碳,在未来增量中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型。”

  以低碳思维引导城市建设

  目前,在国家发改委的推动下,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建设低碳城(区)的试点,如深圳国际低碳城、无锡低碳生态城、通州低碳新城、新津低碳县等。在试点过程中,各个地方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低碳城的设想固然好,但它不应成为又一轮"造城运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吕政表示,低碳模式的推行应该尽量考虑以旧城改造而非新城扩建的方式,更多地关注老城区的民生,防止低碳城试点演变为变相的房地产开发。

  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认为,低碳新城建设的增量应根据市场需求而有所控制,避免一些地方出现“建好了城却无人入住”,结果造成实质上的浪费,“低碳”反而变“高碳”。

  “我们不应当是为了"低碳"而建城,而应当是以低碳思维引导城市建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国际合作中心部门负责人丁丁表示。

  具体到如何以低碳思维引导城市建设,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上,要改变以往“小农经济地主庄园式”的规划方式,打破城市道路的“非循环”现状,提高交通效率;城市建筑不仅要在建材的选取和建筑过程中力求降低能耗,还应在规划上注意减少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以利于建成入住后的节能;加强对城市矿山、地沟油等废弃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