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气候变化 暑期社会实践 节能减排 生态文明 环保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低碳经济 空气质量 健康 能源 新能源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低碳 >> 低碳ABC >> 正文

跨国企业为何要进行碳管理?

发布日期:2013/2/26 10:17:30 作者:钱国强 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

  企业碳管理,简单讲就是以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为核心的管理活动。表面看,碳管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但实际上,加强碳管理是大势所趋,是企业在低碳时代为谋求生存发展空间而不得不开展的活动。

  当前企业面临的外部生产经营环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伴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的不断强化、低碳转型政治共识的持续凝聚以及全球碳市场的逐步兴起,各种国际、国内减排法律、法规和政策层出不穷,相关低碳领域各种标准推陈出新,消费者对减少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负面影响的诉求也在不断增强。

  从国际环境看,气候变化议题自2007年起就被纳入联合国安理会一般性辩论议题,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全球热点问题之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下,无论是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国家,还是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分别在哥本哈根协议框架下确定了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或行动目标。2011年底启动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确定了2015年底前达成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的谈判目标,新的全球减排协议将进一步确定各国2020年后的减排行动目标。

  欧盟等发达国家不但通过立法确定了国家层面的减排目标,更是通过引入碳排放交易的法律,直接将减排目标与责任落实到主要排放企业,或通过确定相关强制性标准的方式间接为企业确定减排责任。发达国家越来越严格低碳标准及低碳标签、低碳认证制度正在成为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去面对和设法跨越的新型贸易壁垒。宜家、沃尔玛等比较有前瞻性的大型企业推出的绿色供应链计划,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推出的绿色发展倡议,也对上下游供应商和消费者低碳意识形成了巨大影响和推动力。

  从国内环境看,即使抛开国际压力,中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原有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转型需借低碳发展这一抓手取得突破。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已正式吹响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转型的号角,低碳省市试点、碳排放交易试点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也在酝酿过程中,国内企业,特别是重点排放企业也将迎来低碳约束的时代。

  未来,中国企业无论是进行海外投资、从事进出口贸易抑或单纯开展国内业务,都将不可避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碳排放法律、标准、政策带来的影响。企业只有重视这方面变化并做出相应调整,才能在未来市场中保持或赢得竞争优势,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面对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企业应转变发展理念,以加强碳管理为契机,全面提升自身精细化管理水平。碳排放数据与企业生产投入与产出具有直接对应关系,准确掌握碳排放并制定合理减排战略过程本身就是对企业投入产出重新进行优化配置的一个过程。碳管理战略可使企业更清晰了解所处政策与经营环境,理解碳约束为其带来挑战与机遇,帮助企业化解潜在风险、把握发展机遇、提升竞争实力、实现持续发展。这样的工作越早开展实际上对企业越有利,开展得越主动越有利。

  许多更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之所以较早开展这方面工作,从根本上也是他们比其他企业更具前瞻性,较早认识到进行碳管理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作者为中创碳投战略总监)

将本文章收藏至Google书签 Live Bookmark 百度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书签 收藏到豆瓣 添加到MySpace Yahoo书签 腾讯微博
  • 下一篇文章:

  • 上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