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 | 文章 | 供求 | 汇展 | 读书 | 生活 | NGO | 考试 | 旅游 | 低碳 | 下载 | 图库 | 留言 | 环保频道 | 环保展会 | 生态博客 | WIKI | RSS
2005年考研政治的新变化和命题趋势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考试来源:时事资料手册2004年第6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26
  用多个原理,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其三是促使论述题与材料题两种题型相互融合的转变。
   

    第二,命题的立意上出现的特点:一是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命题;二是以观点设题,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加以评价;三是依据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设题。
   

    第三,要高度重视图例分析题,命题形式每年都在变,2005年有可能出现新的题型──例如诗歌、图表等。
   

    最后,对大纲删除的知识点完全可以忽略:1.实践是人们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2.人对物质世界把握的主要环节。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4.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5.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7.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8.文化和文明。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10.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大纲修订说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政治经济学原理”)2005年考试大纲变动幅度非常小。章节设置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个别知识点的提法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以及思想认识领域的新进展做了一些局部的调整。
   

    具体来说,修改或调整的内容有15点,显要的地方有:第1章导论部分删除了“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第2章删除了“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第5章第1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剩余产品”改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其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第6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改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这一章第3节“发展、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改为“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第4节“健全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改为“完善目标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是重要的考点。
   

    二、近几年政治经济学原理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在过去几年的政治理论考试中,一般约占政治总分值的18%~20%。涉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辨析、分析等几乎所有题型,以选择题和辨析题最为常见。这种状况在2005年的政治考试中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从近年来的考试看,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的命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考查考生对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这一部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以及辨析题中。如在2004年考题中,第4题(单选题)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考查、第5题(单选题)对有限责任公司含义的考查、第18题(多选题)对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的考查、第32题(辨析题)对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之间关系的考查等。
   

    这部分需要按逻辑理解和把握的概念有: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所用资本、所费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金融资本、职能资本;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等等。考生不仅要准确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内涵,而且要把握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因为这是考查考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面,也就成为命题的热点。
   

    第二,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分析和比较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部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辨析题和分析题中,2000年至2004年连续4年的考题中,每年都有一道出自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辨析题,并间或出现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其他科目相结合的材料题或分析题。如2004年第32题(辨析题)对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关系的考查以及第35题对资本主义国家“雇员拥有股票计划”认识的考查、2003年第32题(辨析题)对资产阶级国家掌握运用国有资本目的的考查以及第36题(分析题)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含义的考查等。
   

    例如,“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其共性是价格必须依据供求上下波动,这样价格才能成为真实的市场信号,引导企业调整经营决策,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我国价格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从政府管制走向价格放开,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的。但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则是有所变化的。“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表现为市场价格随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表现为市场价格随供求变化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在存在着垄断的行业和部门,价值规律采取了垄断价格的表现形式”。
   

    第三,命题比较侧重于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关于这一点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政治经济学原理在2004年之前各年的考试大纲中都只有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从2004年开始,考试大纲中加进了2章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重复的)。因此在2004年的试题中,有的考试题目既可以看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的内容,也可看作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的内容。从这一点看,结合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问题将是考试的重点。
   

    第四,命题方式日趋灵活,即便在通过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时,也避免直接考概念的定义,而是通过相应的实例或材料设置问题来考查。比如2004年第17题(多选题)以一幅广告幽默画上的广告词来考查考生对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关系的认知和把握,而不是对考生直接设问进行考查。再比如2001年的第18题(多选题)在考查考生对几个资本概念的把握时,问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什么资本。
   

    第五,试题的综合化趋势明显。这里所说的综合化,既包括跨学科的综合(即一道题目中既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也涉及与之相关的其他科目的内容),也包括理论与现实的综合(即一道题目中既涉及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再现,也涉及运用这些原理和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还包括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中不同章节内容的综合。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2003年的第36题,此题目先给出了我国从1991年到2001年的GDP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两个指标的具体数据,然后根据上述数据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考生概括我国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属于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以及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国家的调控目标(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于现实经济政治生活中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和把握);第二个问题则要求考生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在当年的考试大纲中属于“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概论”命题规律及趋势分析

  

    新大纲对“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修改较少,框架结构与2004年没有变化,具体内容有一些小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删减了一些考点,部分知识点在表达上略作修改,显得更精炼些。这一部分只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部分新增1个知识点“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
   

    一、“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命题规律
   

    1.考试内容相对集中在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即现行考试大纲的第2章、第3章。大部分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都集中在这两章。
   

    2.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的考查。如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革命领导权问题,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及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中国革命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及其主客观条件,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针政策及其经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等。
   

    3.注重考查考生对毛泽东同志著作的了解和把握。考查的著作主要涉及《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考试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考试:

  • 下一篇考试: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旅行资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