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的主旨发言。考生在复习时可以关注温总理的讲话,深刻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及重大意义。(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报道请见本刊2004年第4期)
12.第12章已成为本课程的重点章节。过去命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对于2005年的考试,考生也应注意一些大题:如何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怎样理解“两个先锋队”。2004年2月,新华社发表了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考生可以结合这一系列文献,理解党的建设问题。(有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报道请见本刊2004年第2期,有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请见本刊2004年第5、6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命题规律及趋势分析
一、新大纲中修订的知识点
新大纲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增加了3个考点,删掉6个考点,修改了7个考点。
从以往出题的经验来看,每年新增知识点往往会成为出题的热点,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新增知识都是命题的重点。一般而言,具有较大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新增知识点,往往是当年命题的重点。由此观之,今年新增的3个考点,“世界经济的构成”属于知识性的,考生一般了解即可;而“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和“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2个考点,既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又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后者,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余年后,为了反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谬论、消解世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担忧而提出的中国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其理论与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考生应该充分重视。
二、考试形式的变化对命题的影响
变化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改为选做题。2003年起,文、理科两张考卷合为一张,最后10分为选做题,要求考生从2道试题中选取1道作答。第1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第2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2003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改为考选做题以来,所考的4道选做题都是与它有关的题目,所以考生应该认真复习该门课程。
命题形式的变化对考生而言,基本上不需要记忆本课程的第4、5、6、7章中较具体的知识点,而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往往一个材料题涉及多个原理和知识点,都是从多个角度考查考生对相关原理的把握与理解。所以,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复习方式对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而言根本不适用。这就要求,第一,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前3章的原理,考生必须非常熟悉并能灵活运用。考生尤其要注意,某个原理在不同的章节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这往往就是考点。第二,对当前世界形势尤其是一些国际热点问题要有较透彻的了解。
变化二:近年来选做题的材料越来越少,考生的阅读量减少了许多,与之相对应,提问也减少了。这一变化需要考生注意:第一,所问的问题少了,使审题的难度增加了。比如,2003年的第1个选做题,问题只有一句:“评析上述材料提出的观点及其实质并论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从表面上看,该问包含3个小问题,但只要对照一下标准答案就会发现,该问题实际上要求考生回答5个小问题。2004年的第1题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要求考生多做练习,在做题中提高审题的能力。第二,由于材料少了,答案与材料的联系也相应地减少了。考生在答题时必须把材料和题目没有提到的一些相关原理和知识点加到答案中,才能符合要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原理很熟悉,而且还会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命题特点
第一,大国外交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反复考查的重点。例如美国的“单边主义”,伊拉克战争,中俄关系,南北关系等。第二,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分析试题,寻求答案,是最接近标准答案的。这就告诉考生,思考答案的出发点应该是中国的国家利益。第三,各国的内政和一些具体的国际知识点不在命题的范围之内。(有关大国外交关系请见本刊本期“时事报告”栏目)
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命题重点
题型仍将是材料题。就其内容而言,预计会沿用惯例,是跨章节的、现实性强的并且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相关的,重点考查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的材料题。比如“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当今世界的影响”,该知识点既“新”且密切联系“现实”。此外它也有足够的命题容量,可以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里的许多内容贯通起来。比如,“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第1章的内容;“对世界政治格局即单极化或多极化的影响”是第2章的内容;“对和平与发展事业以及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的影响”是第3章的内容;“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是第5章的内容。
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时事复习50题
(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
编者按:2005年考研政治大纲中“形势与政策”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一年来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为配合考生复习,本期时事复习题的选题范围与大纲的要求一致。有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详细内容,请参阅本刊今年第5期及本期的相关报道。
1.2003年11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4年的经济工作要把解决好__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三农” B.结构调整
C.国有企业改革 D.扩大内需
2.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__,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__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A.国内市场 外国资源和技术
B.国际市场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
C.国际市场 外国资源和技术
D.国内市场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
3.新中国历史上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__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__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A.第一次 科教兴国战略
B.第三次 人才强国战略
C.第三次 科教兴国战略
D.第一次 人才强国战略
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强调对__的监督,并将其列为监督的重点。发展__是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
A.一把手 党外监督
B.领导干部 人民民主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