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等。
4.注重考查考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的辨析和分析能力,主要是通过辨析题来实现评价目标。如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等相互联系又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以及社会上流传的一些错误、模糊的观点来出辨析题。
5.强调考查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土地问题及土地政策,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作用及共产党对待资本主义的方针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及走这条道路的依据,统一战线问题的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侧重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矛盾,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命题趋势
1.近两年,加大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部分的考查,尤以2004年最为明显。该年“毛泽东思想概论”共出了4道单选题和4道多选题,第3章、第4章、第5章3章占了一半,是6年来比重最大的一次。出现这种新动向的重要原因是考试大纲在2002年以后大大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希望考生加以注意。
2.毛泽东重要著作和相关内容越来越成为考查的对象。2002年~2004年3年考查内容涉及《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2次)、《<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
3.突出考查毛泽东思想中同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关联的基本理论。
4.关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党的建设、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两个务必”重要思想等等。相信今后出题会继续关注与现实联系较为紧密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指导
一、新大纲中调整了哪些知识点
在第6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中,增加了这门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即“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直接反映。具体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第6章第4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修订比较多的一个知识点,内容更为具体,更为系统完整,实际上增加了许多新内容。主要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其中“科技创新与跨越式发展”、“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创新人才机制”等,都是新增知识点。
在第7章新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知识点。在第10章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大纲将“构想”改为“基本方针”,反映了“一国两制”实施的长期性和坚定性,但知识点没有发生变化。第11章“关于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与去年大纲在表述上略有不同。第15章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改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二、命题规律及复习重点
1.第1章中要结合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对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这样的问题要思考一下。(有关“邓小平诞辰百年”的报道请见本刊2004年第5期)
2.第2章在注意复习选择题知识点的同时,注意考查重心可能向辨析题型、分析题型转移,包括要注意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的唯物史观的哲学分析题。
3.第3章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过去以考选择题为主,并且集中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性”上,今年适当注意“与时俱进”这个知识点,以及“与时俱进”的哲学分析和结合“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历史考察。
4.第4章内容过去曾反复考查过,但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大纲增加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今年有可能考的重点题。
5.第5章属常考范围,以往的考试既出过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也出过论述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二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三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四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2005年复习重点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部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作为重点分析题来准备。
6.第6章历来是命题重点。2004年本章就考了2个知识点:一是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多项选择题(2分);二是“三农”问题的分析题(9分)。今年本章的“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两大知识点的新增内容仍然是必考点。本章与第3章、第12章一起,是考查与复习的重中之重,2005年重点题有可能来自这3章。
“科学发展观”是必考的知识点,命题的角度非常多。比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最重要的理论创造,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所谓“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是指地区、部门、城乡、速度与效益等的协调,而“可持续”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7.第7章知识点较多,涉及本章的试题也较多,许多内容曾以多种形式考查过,而且经常出现大题。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抓住有利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2005年考试中,考生除了要了解本章的基本知识点外,下面两个思路也值得大家注意:一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2章结合起来命题,特别是大题,更可能运用这两门课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二是与近期重要论述和文献相联系,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报道请见本刊2003年第4期,有关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报道请见本刊2004年第2期)
8.第8章在以往考试中各种题型都曾出现过,但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方面。2004年4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考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应该注意这次修宪的重要意义和一些新的提法,如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有关宪法修正案的报道请见本刊2004年第2期)
9.第9章在以往的考题中多集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上。考生在复习时可以重点准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特别是民族精神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
10.第10章除1992年考过彭定康关于香港的“政制改变”方案的材料题和1995年前后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时出现过2次大题以外,基本以考选择题为主。考生应关注以下内容:“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的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2004年2月19日,新华社重新播发了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谈话;中台办、国台办就台湾当局举办公民投票发表声明;2004年3月20日,台湾当局执意举办所谓“和平公投”,试图挑衅两岸关系、分裂国家、公投结果无效。考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应该将有关知识点与当前的现实结合起来,注意党和政府近年来关于“一个中国原则”、关于“两岸和谈”、关于“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方针政策的有关新提法,重点注意“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前提的理解。(以上内容请见本刊2003年第4期、2004年第1、2、3、4、5、6期“台港澳”栏目)
11.第11章考生在复习时应该将本章的知识点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200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