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生活 >> 综合 >> 正文

世界建筑奖为何垂青中国乡村小屋

Eedu.org.cn 作者:杨 雪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4
摘要: 来自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获奖建筑里,一幢中国乡村小屋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最佳新与旧建筑”奖项的得主,看起来朴素到有些其貌不扬的它同时获得了年度“世界建筑奖”。

    近日,有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世界建筑节在柏林开奖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获奖建筑里,一幢中国乡村小屋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最佳新与旧建筑”奖项的得主,看起来朴素到有些其貌不扬的它同时获得了年度“世界建筑奖”。

    这是一幢震后重建的小屋。2014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当时光明村大部分传统夯土建筑严重损毁,砖、混凝土等常规建筑材料也在震后价格飞涨,居民难以负担。香港的建筑师团队受当地夯土造屋传统的启发,研究出了一种新的夯土建筑建造技术,为一对老年夫妇设计了这幢住宅。

    新方法令旧建筑重生。钢筋、混凝土被嵌入墙体,房屋抗震能力增加。同时,也为光明村乃至西南地区的更多乡村提供了安全、经济、舒适和可持续的样本。不过,要拿下年度“世界建筑”,这些微观理由还不足以完全支撑。实际上,这幢小小的村屋,观照了一个人类所面临的宏大的共性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对自然灾害,这种建筑方法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地应用到世界上其他受地震灾害困扰的贫困地区。更重要的是,设计团队对传统材料的再利用、对传统建造方式的革新,将古老智慧和现代技术融合,可谓一种回归式的创新,即建筑技术向着先进迈了一步,设计理念向着原始贴了一步。二者平衡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得以人为本的“舒适”“安全”和尊重自然的“环保”“可持续”协调起来,并且兼顾经济成本。而且,不局限于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这一理念其实可以成为未来建筑的设计方向之一。

    这些年,行车在国道省道,经过乡镇县城,总能看到一些建设中的房屋,糊着粗糙的混凝土,造型并不美观。而在大小城市,一些外型豪华、规模可观的建筑,仔细一看却用料简陋,施工潦草,内部装修也不能满足人基本的舒适需要。而且,大部分这类建筑,其建筑功用本不需要豪华的外观来装点。这次中国乡村小屋获世界建筑大奖,想来也应给当下建筑风气的一些“怪现状”带来启示。就算不考虑舒适、环保等高阶因素,经济成本总能打动人吧!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