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生活 >> 汽车

新能源车如何安稳“过冬”?

本报见习记者程小雨 随着近日多地气温进入“冷冻模式”,不少新能源车主陷入“低温焦虑”的境况之中,“新能源车迎来寒潮暴雪大考”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气温降低,伴随而来的是新能源车电池续航能力大打折扣、驾驶里程缩水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近日在街头实地走访了解到,“充电时间变长,等不起”“掉电快,一天充好多次”等问题一度困扰电动车车主,“电动汽车如何应对冬日大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 [2024/1/3 10:46:45]

汽车“喝酒” 生物燃料要唱主角

  本报记者 李 禾     近期,全国各地尽管多为蓝天,但臭氧污染却节节攀高。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臭氧问题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越来越突出,治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油品。     无独有偶,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的通知》,不但要求在8月31日前 [2018/7/17 16:48:14]

动力电池市场遭遇两重天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锂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和储能锂离子电池的总制造能力预计达200千兆瓦时(GWh),而且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国。     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主要企业锂电池产能约124GWh,2018年底预计达到180GWh,且主要企业产能基本超过8GW [2018/7/9 10:04:00]

“终极环保车”—— 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

    这是6月29日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元町工厂拍摄的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组装现场。     只排放水的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被称为“终极环保车”,2014年底面市以来备受关注。据介绍,MIRAI一次可加氢5千克,每千克1100日元(约合66元人民币)。丰田公司官网称一次加满氢需要约3分钟,可行驶650公 [2018/7/9 9:57:28]

烈日炎炎 注意清理车内“黑名单”物品

    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但车内的一些小物品在高温炙烤下却很可能变成危险品。江苏无锡警方介绍,夏季车内温度在阳光直射下可能达到60℃以上,平时人们随意放在车内的小物品,有些会迅速变质,有些会燃烧爆炸,酿成安全事故。警方提醒广大车主,夏季到来时应给自己的车辆列出禁放物品“黑名单”,并对照进行清理,以免造成损失。    &n [2018/6/26 15:44:40]

自动驾驶汽车比人类驾驶汽车更安全吗?

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推动自动驾驶汽车背后的希望是,它们比人类驾驶汽车能够更好地挽救生命,因为其造成的车祸更少,相关伤害和死亡率更低。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司机和自动驾驶汽车之间的大多数比较都是不平衡的,甚至是不公平的。 很难去分析发生多少次车祸的统计数据:在美国,超过90%的车祸被认为是由于某种形式的驾驶员失误造成的。如果能够连续两年消除这些失误,那么其挽救的人数将会相当于美国在 [2018/2/6 9:11:06]

电动汽车:充电电池,燃料电池,谁更有前景?

科技日报柏林1月31日电 (记者顾钢)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是发展趋势,但究竟充电电池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更具市场前景?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哪种更具竞争力?目前尚无定论。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1月3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两种技术基础设施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要供电的车辆数量。如按数百万辆车计算,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更便宜。 报告作者之一、尤利希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研究所专家马丁 [2018/2/5 17:14:59]

穿上智能化外衣 新能源汽车跑出速度与激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     要不是车顶上的各种传感器,这款银色的轿车在超跑和越野的扎堆中并不起眼。车牌标示为中兴,车前身却有红旗的标志。     1月2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会场外,记者看到中兴展示的搭载其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的红旗样车。根据其提 [2018/1/23 10:51:18]

生态汽车评价看重健康、节能、环保

本报记者刘潇艺天津报道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在天津发布2017年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第三批评价结果。此次共有5款车型参与评价,均在汽车的生态设计层面有着开创性的举措。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三款自主品牌在车内空气质量、尾气排放方面表现出了优势,平均得分14.7、29.5分(满分分别为16、30分),收获两白金、一金牌的成绩。其中,绅宝X25同时收获了车内空气质量、尾 [2018/1/10 14:37:21]

充电桩“喂不饱”未来8000万辆电动车

两年前北京只有2万人买电动车,今年超过12万人在排队等新能源汽车牌照。以2018年北京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额度为6万个来推算,部分排号的人能开上一辆心仪的新能源汽车回家,可能要等到2019年。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由此可见一斑。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为800万辆;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量的40%,即大约1500 [2017/12/27 15:26:45]

海绵状晶体使天然气汽车更易储存燃料

一种新的甲烷储存材料可加速天然气驱动汽车的采用进程。 图片来源:Immaterial Labs   作为一种代用汽车燃料,天然气或者说甲烷并未获得太多关注。几百万辆由天然气驱动的环境友好型汽车行驶在全世界的道路上,但它们仍然仅占据了售出新车的一小部分。部分原因在于此类车辆需要庞大且昂贵的高压箱来储存足够燃料,以便满足驾驶者的需求。如今,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在低压下储存大量甲烷的新材料 [2017/12/14 11:25:11]

你的爱车也应该爱你

    人们常把自己的车亲切地唤作“爱车”,在近日的东京车展上,丰田执行副总裁迪迪尔·勒罗伊以一种不太常见的措辞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Concept-i:“如果你爱你的车,那我们认为你的车也应该爱你。”     丰田这款概念车搭载的AI助手Yui像是虚拟“副驾驶”,车辆启动时,它会“出现”在车门上欢迎你;开起车来,它会主 [2017/11/13 11:50:05]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迎来新机遇

像加油一样加3—5分钟氢气,即可行驶500—800公里,车尾再也没有难闻的尾气,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股清水…… 11月9日,在江苏如皋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韩国现代带来了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FE”;我国上汽集团、亚星客车也都把自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带到会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汽集团总工程师李骏不由地惊呼:“(氢燃料电池汽车)太热了!” 多位中外人士均认为,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风口即 [2017/11/13 11:38:36]

太阳能道路 让电动汽车边跑边充电

法国建成的世界首条太阳能道路     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推广电动汽车。但对于使用者来说,充电对于电动汽车仍像是Bug一样的存在,如果有一天,电动汽车摆脱充电桩的束缚,不用到处找充电桩,充电比加油还方便那该有多好。日前,在浙江绍兴,总重量达200吨的大型自卸车轻松压过一段由太阳能电池板铺成的道路,路面完好无损。这标志着该道路成为目前世界上承重最大的 [2017/10/27 17:10:03]

乙醇汽油:汽车驶入“喝酒”时代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到2025年,力争实现纤维素乙醇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也就是说,到“十三五”期末,全国汽车都要“喝”上加酒 [2017/10/23 11:57:05]

汽车“喝”酒精 有百利无一害

《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13日由国家十五部门联合印发,被视为国家层面迄今为止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最强力行动,目标直指2020年,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覆盖全国,也就是说,到“十三五”期末,全国的汽车都要“喝”上加了酒精的汽油。 对环境只有正面影响 “《可再生能源法》是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重要法律依据”,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负责人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标准化委 [2017/9/25 10:17:10]

车用乙醇汽油将推广 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刘羊旸)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明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生物燃料乙醇以其具有的可再生、环境友好、技术成熟、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综合优势,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汽油组分。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推 [2017/9/14 11:51:3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看好

科技日报北京8月7日电 (记者李钊)近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受益于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新能源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四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 这份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的报告称,2016年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中国在美、日 [2017/8/9 9:45:53]

德国通过首部自动驾驶汽车法律

据新华社电 德国联邦参议院近日通过法律,允许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未来在特定条件下代替人类驾驶。这部法律此前已在德国联邦议会通过,这是德国首部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 根据这部法律,当汽车的高度自动或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运作时,驾驶人可把对方向盘和刹车的控制交给汽车,自己进行浏览网页、查看邮件等行为。但驾驶人必须坐在方向盘后,如果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意外,驾驶人要能及时介入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 法律明确规定 [2017/5/19 10:00:23]

网约车怎样更环保?

本报记者刘秀凤 方便、快捷、舒适,是现在很多人对网约车的印象。但是,网约车的环保问题通常会被忽视。同样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网约车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哪些影响?网约车司机对于汽车的油耗、污染排放又有怎样的认知?前不久,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在北京和成都两个城市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员在付费出行的过程中对司机进行一对一采访,了解他们对汽车油耗、道路拥堵等问题的看法。   研究发现,尽管多数司机声称他们 [2017/5/18 11:41:18]

新能源车“台阶期”何时来

  近日,特斯拉电池成本已经低于125美元/千瓦时的消息在电动车界引发轰动。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正在遭遇2017年“开门黑”——在“补贴退坡”和“目录重申”的影响下,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上年同期暴跌74%,市场几近停滞。 在国内补贴退坡和国外技术突破的双重压力之下,新能源车产业何去何从? “实际上,我国纯电动汽车作为日常步工具,保证200公里以内的续航里程,已经是可用技术,关键 [2017/3/1 16:03:24]

无人驾驶何时来到咱身边

      在众多企业口中,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大踏步前进,但敢将无人驾驶真正商用落地的寥寥无几。被视作下一个风口的无人驾驶,到底离咱们还有多远?     短短的几年时间,无人驾驶汽车,就从科学幻想,成为全球汽车与互联网企业的新宠。     在不久前开幕的美国拉斯维加斯 [2017/2/6 16:47:40]

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临界点或提前到来

  充换电不便,这一困扰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的最大难点,正在悄然发生质变——随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电动汽车快充站17日正式投运,首都五环路以内的核心城区已基本形成服务半径1公里的充电网络。此举意味着,北京市可能率先突破了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的临界点。   让电动汽车便捷性接近传统燃油汽车   多年来,业内外有关电动汽车发展商业模式、技术路线等重大议题颇多争议,但在“什么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的临界点”上 [2017/1/18 15:05:24]

新能源汽车:撸起袖子直面痛点

  里程续航焦虑,充电设施建设缓慢,过度依赖补贴政策……尽管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但面对傲人成绩,参与1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的演讲嘉宾们,并不避讳发展中的痛点,各抒己见,而“新能源汽车要撸起袖子干”这句话,也频频出现在现场“大咖”演讲的结束语中。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 [2017/1/17 13:42:13]

新能源车补贴又有新变化

  自1月1日起,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始实施。为明确资金申报、分配、使用各环节责任,确保资金安全,1月3日,四部委再次下发文件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对比2015年出台的旧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新年落地的新版补贴方案有何不同?   补贴额度按计划退坡20%,普惠制画上句号   相比2015年出台的 [2017/1/10 13:23:57]

开电动车就一定环保?其实充电时段有很多讲究

相比传统的内燃机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最大的优势之一或许就是环境友好了。但不知你是否考虑过,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还远未广泛普及的今天,发电本身也会引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根据用电时间的不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能相差悬殊。 根据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假设有一辆电动汽车,选择在下午4:27给汽车充电,那么因为这次耗电行为最终将产生2.1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是,如果将这个时间稍微推迟,选择在晚上8:14 [2016/12/27 14:46:05]

一直都错了 开车时怎么才算标准坐姿?

对于司机来说,其实上车第一件事不是系安全带,而是调整坐姿。一个正确舒适的坐姿是安全驾驶的基础,很多事故就是因为坐姿不正确,不能正确处理突发状况导致的。 驾驶坐姿决定了司机的膝盖、脸部和方向盘之间的距离,头部和前档风玻璃之间的距离等,这些距离,通常影响着行车的安全。 为什么出现错误的驾驶坐姿? 车内空间太小 ,身体长时间窝在车里,不能正常的伸展;座椅到脚踏板的距离不合适,司机后背倾斜的 [2016/12/11 16:39:35]

少睡两小时驾车风险翻倍

  酒驾危险已深入人心,但许多司机对疲劳驾驶的危害却认识不足。美国汽车交通安全基金会6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疲劳驾驶的害处绝不比酒驾小。在24小时周期内,若司机的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发生车祸的风险将会翻倍。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表明,在美国,35%的司机每日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而每年与疲劳驾驶有关的交通事故,则占了全美交通事故总量的五分之一。此次,美国汽车交通安全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对国 [2016/12/7 16:42:11]

新版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有何变化?

    工信部11月22日发布通知,公开征求对《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的意见。这是对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修订。 经梳理,新版意见稿对比旧版主要有8大变化,其中涉及企业产能方面的要求可谓“巨变”。 第一,在术语上,把“动力蓄电池”改为“动力电池”,更符合行业常用语。其内涵并未发生变化,是指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 [2016/12/1 11:25:21]

燃油车节能从哪儿挖潜?

本报记者刘潇艺 汽车行业已经达成共识:未来10到15年,甚至在更长时间内,传统燃油车仍将是行业的主流。因此,对于我国汽车行业,要应对日益严格的油耗及排放法规,除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传统汽车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势在必行。 那么,传统燃油车还有多大的节能潜力?能耗的进一步降低要依靠哪些领域的优化?中国又将因此制定怎样的节能汽车发展路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技术经济咨询部副总工程师沈斌日前就此给出了 [2016/11/24 20:56:34]

614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30篇文章/页  转到第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