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资讯正文 | ![]() ![]() |
|
||||||||
水质不断恶化污染达600公里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郭晓军 资讯来源:新闻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5 | ||||||||
□郭晓军 据新京报报道 长江有了自己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体检显示,“目前长江总体基本健康,局部不健康,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 昨天,《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主编之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表示,目前在三峡水库的建设中,“有的省份巴不得蓄水越快越好”。有的只看到发电的效益,“三峡蓄水应该更加重视环保、灾害、移民等问题,否则发电效益再好,都没有用。” 年土壤侵蚀量14.1亿吨 该报告由中科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编制。 报告显示,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长江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长江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相对仍显不足,三峡工程建成又将引起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动、蓄泄关系、江湖关系及河势发生新的变化,长江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此外,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整体呈恶化趋势。长江干流存在岸边污染带累计达600多公里,岷江、沱江、湘江、黄浦江等支流污染严重,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Ⅲ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长江生态系统也在不断退化,长江物种减少、保护工作紧迫而艰巨。国宝白豚难觅踪迹,长江鲥鱼不见多年,中华鲟、白鲟数量急剧减少。长江流域天然捕捞产量从1954年42.7万吨下降到90年代的10万吨左右。 报告还指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目前呈减少的趋势。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年土壤侵蚀量14.1亿吨。长江干流的泥沙也造成中下游主要湖泊的淤积。 三峡蓄水过快会适得其反 对于的三峡建设问题,发布会后,该报告主编之一的长江论坛秘书长、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水库蓄水高度必须考虑移民、环保、泥沙和地质灾害等四大要素,并非蓄得越快越好。 翁立达透露,去年三峡水库水位已蓄到156米,“有的省份希望蓄得更高,巴不得蓄水越快越好。搞工程的人也是如此,但(结果)会适当其反。” 翁立达指出,“水位一高,泥沙问题的负面影响就会出现,三门峡就是个沉重的教训”。蓄水还要考虑移民问题,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此外,地质灾害和环保问题,都将影响蓄水的高度。“我们有些搞工程的只看到发电的效益。其实,四个问题中任何一个搞不好,发电效益再好,都没有用。”翁立达说。 昨天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专辟两章分析三峡工程,包括三峡库区水质状况、地质灾害状况等。报告显示,三峡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华现象,库区的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但不会对三峡工程造成威胁。 蓄水135米后“水华”严重 三峡库区回水区扩散能力减弱纳污能力降低 报告显示,三峡库区的污染主要表现是,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在春夏季节出现水华现象。 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于135米之后,监测结果显示,12条长江一级支流,在回水区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现象。其原因是,三峡蓄水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 报告显示,香溪河、大宁河、小江等支流回水库湾水域水质发生变化较为显著,蓄水后的每年春夏季节均出现“水华”,据翁立达教授称,这些支流的水华现象在近几年来有加剧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库区支流库湾累计发生“水华”6起,2005年累计发生“水华”19起,2006年仅2-3月份累计发生“水华”10余起,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 微震活动不威胁三峡库区 蓄水后当地微震明显增加,崩塌滑坡隐患4000多处 报告指出,三峡水库建成后,有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翁立达指出,对三峡水库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构造型地震,在第二库段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建始断裂北延和秭归盆地西缘一些小断层的交会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 此外,库区某些城市、村镇位于崩塌、滑坡体上或崩滑危险区,可能受到崩塌、滑坡活动的威胁。水库蓄水后,岸边松散堆积物塌岸和局部滑移也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目前,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监测结果显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巫山-秭归-长阳一带,强度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未突破正常状态,不会对三峡水利枢纽和三峡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首份长江保护发展报告发布 四 江、湖阻隔成为长江生物多样 汪恕诚:建设生态洞庭 共创浩 宁夏提出“十一五”环保目标 1/3的死亡与饮用水水质有直接 保卫洞庭湖,还长江一颗健康 农村用能模式落后污染严重 专 鄱阳湖出现罕见长江江豚群落 长江登上全球“最受伤大河” 生死劫:中国每年因污染造成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