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自然生态 >> 资讯正文 | ![]() ![]() |
|
||||||||
江、湖阻隔成为长江生物多样性一大杀手 | ||||||||
http://www.eedu.org.cn 作者:姚玉洁 苏…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15 | ||||||||
新华网南京4月15日电(记者姚玉洁 苏海萍)春天本应是“长江三鲜”最肥美的季节,但眼下野生河豚、鲥鱼已几乎绝迹,长江刀鱼即使身价高达数千元一斤,也是有价无市。专家指出,这些珍稀鱼种锐减乃至绝迹的一大祸因,就是围垦、建坝、筑堤等带来的江、湖阻隔。 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密布,均与长江自然连通,形成了自然的江湖复合生态系统。但近几十年来,大规模围垦、修堤和建坝等人类活动与江湖关系自然演变过程相叠加,导致长江中下游绝大部分湖泊失去了与长江的水力联系,目前仅有3个通江湖泊,其中大型通江湖泊仅有洞庭湖和鄱阳湖2个。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研究员认为,湖泊阻隔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稳定湖泊水位、减轻防洪压力、控制血吸虫疾病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江湖阻隔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湖泊淤积加重、面积萎缩,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水质恶化。特别是生物多样性明显丧失,中华鲟、白鲟数量急剧减少,岩原鲤、长身鳅等10多种鱼类已列入易危品种。 长江里一些珍稀鱼种都有洄游至湖泊产卵的习性,但围湖造田、修坝等人类活动破坏了其繁殖、栖息条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资料表明,长江里具有半洄游性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部分江段的鱼苗资源在短短数年内下降了97%。而2006年底,中、美、日、英等六国鲸豚类科学家对长江中下游为期1个多月的联合考察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 杨桂山说:“恢复湖泊与长江的水文与生态联系已刻不容缓。应该通过修建鱼类洄游通道、实施闸口的生态调度和恢复江湖自由连通等多种方式,逐步实现江湖连通,保护和恢复湖泊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首份长江保护发展报告发布 四 汪恕诚:建设生态洞庭 共创浩 水质不断恶化污染达600公里 保卫洞庭湖,还长江一颗健康 百年预测:人类面临闻所未闻 鄱阳湖出现罕见长江江豚群落 长江登上全球“最受伤大河” 长江枯水期提前两月 创130年 我们为什么保护不了长江豚类 长江水质再敲警钟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7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