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污染治理 >> 正文

前8月全国339城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Eedu.org.cn 作者:李欣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9/21
摘要: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2年8月和1月—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本报记者李欣报道 生态环境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2年8月和1月—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总体情况

8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2%,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PM10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1%;O3平均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SO2平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CO平均浓度为0.7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

1月—8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3%,同比持平;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PM10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5%;O3平均浓度为1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6%;SO2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NO2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CO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重点区域

8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0%,同比上升15.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8%;O3平均浓度为1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4%。1月—8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5.1%,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O3平均浓度为1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

北京市8月优良天数比例为87.1%,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6%;O3平均浓度为1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1月—8月,优良天数比例为78.6%,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0%;O3平均浓度为1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2%。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8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1%,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O3平均浓度为1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2%。1月—8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6%,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4%;O3平均浓度为1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8%。

汾渭平原11个城市8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9%,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O3平均浓度为1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1月—8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2.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0%;O3平均浓度为17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

重点城市排名

8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海口、拉萨、贵阳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并列第19名);荆州、驻马店、太原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

1月—8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海口、拉萨、舟山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并列第20名);渭南、荆州、驻马店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并列倒数第19名)。

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每个镇设有环境治理办,村保洁人员负责全村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和转运垃圾,镇环卫人员负责镇级公共场所保洁和垃圾中转。

垃圾处理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各地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

村民积极性不断提高。各地采取有效举措,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共建、共管、共评,强化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监管模式不断创新。在河北,天上的卫星成了农村生活垃圾监管的新利器,当地积极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工作,并指导各地应用无人机、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对当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在全国农村,像徐玲英家这样,干净整洁取代又脏又乱的景象成为普遍现象。“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排查出的2.4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基本完成整治;15万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年间,农村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引导农民群众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整治,农村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各地区立足实际打造了5万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乡村变美了、生活更好了”成为人们的共同感受。

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另一个顽疾。因其涉及面广,与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以及化肥、地膜使用等密切相关,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治理滞后性等特点。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新时期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大力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出台《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攻坚举措,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山东,过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流于形式,曾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点名。如今,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纵深发展,完成肥效、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800个,农户施肥调查1.8万户,以县为单位向社会公开发布肥料配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1.4亿亩(次)以上,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

在江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成为降低鄱阳湖总磷浓度的重要举措,围绕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江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1%。

这些年,各地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推进,通过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模式,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

这些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全国养殖大县全部开展整县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大型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比201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这些年,秸秆农膜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通过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同时,加强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全程监管,回收利用率超过80%,农田白色污染治理取得了重要进展。

久久为功,方能滴水穿石。我国化肥用量从2015年的6022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5250万吨,降幅达到12.8%;施肥强度从369.9千克/公顷下降到313.5千克/公顷。相比“十二五”时期,“十三五”累计减少化肥用量1322万吨。十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从湖北到山东,从田间地头到养殖车间,因地制宜、系统施治,一幅幅优美图景见证着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成果。十年砥砺奋进,环境整治改变了农民的卫生观念,改出了农村的生活新貌,树立了农村的文明新风。擘画锦绣新画卷,我国农业农村环境未来更可期。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