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推进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Eedu.org.cn 作者:张剑智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8/8
摘要: 2022年7月,国际能源署(IEA)先后发布了3份关于清洁能源供应链的技术报告,即《保护清洁能源技术供应链》《太阳能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及《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对全球能源、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国际治理等都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目前,全球已有137个国家、116个地区、240个城市、737家企业明确提出了碳中和目标,欧盟、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及韩国等颁布或修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法律,加大了全球清洁能源领域投资。近期,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预测,2022年世界能源领域投资将增长8%以上,达到2.4万亿美元,其中清洁能源领域投资预计将超过1.4万亿美元,这为清洁能源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22年7月,国际能源署(IEA)先后发布了3份关于清洁能源供应链的技术报告,即《保护清洁能源技术供应链》《太阳能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及《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及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供应链带来巨大压力,导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飙升,特别是制造清洁能源所需要的锂、钴、铜和镍等矿物供应短缺及价格飞涨。

2022年5月,欧盟委员会通过的《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计划(2022—2024年)》提出,将制定针对光伏组件、逆变器和系统的生态设计和能效标签措施,包括可能的碳足迹要求,提高光伏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这将形成新的绿色壁垒,对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带来潜在的风险。

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主要进展及存在的风险

《保护清洁能源技术供应链》及《太阳能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从全球供应链的视角,综述了全球太阳能光伏供应链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光伏产品(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制造过程所涉及的矿山资源、供给、需求、生产、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投资、贸易等各环节存在的风险。近十多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的供应链增长很快。由于多晶硅技术不断创新、规模化发展,带动其成本大幅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研究显示,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到2030年,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和组件等生产能力将比目前的水平增加1倍以上,将会吸引1200亿美元的投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报告还分析了光伏供应链面临的风险,即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价格是否有比较优势、关键矿物的供应是否能满足发展需求、贸易壁垒、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及俄乌冲突的影响。

《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报告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分析了电动汽车电池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供应及存在的风险。近十年来,随着技术创新,电动汽车在全球的销售量增长很快。2012年,电动汽车仅售出12万辆,而2021年销售660万辆,电动汽车电池价格占电动汽车价格的30%—40%。报告认为,205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会达到3.5亿辆,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镍、钴等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俄乌冲突导致电动汽车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2022年5月,金属锂的价格是2021年初的7倍以上,俄罗斯占有全球20%的高纯镍的生产能力,这引发欧美等国对清洁能源供应链安全的担忧。

报告认为,中国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占有绝对优势。报告强调,碳中和目标下,安全、有弹性及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供应链是成功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核心。各国应评估本国清洁能源供应链的脆弱性和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和行动。报告针对清洁能源供应链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建立多元化供应链、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研发清洁能源新技术、加强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合作以及扩大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等政策建议。

我国发展清洁能源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21世纪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行业规模快速提升,但同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2004年以后,在欧洲光伏发电市场的拉动下,我国的光伏电池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欧美等联合对我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当时原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的我国光伏企业遭遇重挫,步入寒冬。2013年起,在国家电价补贴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环节主要产品产量不断扩张,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也增强了应对欧美等国贸易壁垒的韧性和竞争力。

我国还先后实施了“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国光明工程”。开展了多项城市并网光伏发电和大型并网荒漠电站的示范工程,以及多项国际合作计划,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在农村电气化方面的应用推广。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了由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逆变器—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光伏产品应用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光伏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光伏电池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0万人。光伏产业已逐渐成为国内少数能屹立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的新兴产业。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提出,我国各省份的光伏装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地区分布看,山东、河北、青海、浙江、安徽等省份的装机量相对较高,山东、贵州、青海等省份的装机量增长速度较快。“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和风电将会呈现快速发展的格局。清洁能源相关企业可能会在推进光伏和风电的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投资过热、资源抢夺、消纳困难等问题。另外,光伏产业上游的一些企业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并未及时有效处理,且现有技术尚不能完全解决风、光发电设备回收处理的生态环境问题。

近十多年,我国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电池产业链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和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及再利用等挑战。

我国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建议

一是尽快修订《可再生能源法》或制订《能源法》,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已成为关乎国家利益、国际能源供应和地缘政治的国际战略问题。2009年2月,我国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促进了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发展。2020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尽快修订《可再生能源法》或制订《能源法》,推动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提高能源效率,并确保清洁能源供应链安全。

二是开展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促进清洁能源产品再循环和使用。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市场、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大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清洁能源领域的产业不仅要注重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和低碳排放,还要完善产品技术标准,促进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和降低成本,还要激励太阳能光伏电池、光伏板、电动汽车电池等的回收利用。

三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领域合作。“一带一路”很多沿线国家多为生态脆弱和气候适应能力低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气候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挑战。由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各国能源供求有较大的差异。近年来,疫情和贸易壁垒叠加催生逆全球化浪潮,供应链进一步区域化、短链化。我国清洁能源企业可以加大“走出去”力度,加大与这些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分享我国光伏产业和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技术和成功经验。这将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降低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欧美等国的绿色壁垒影响,提升清洁能源供应链的韧性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旅行

资讯

更多>>

生活

资讯

更多>>
友情链接
环境生态网 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网上家园 客服信箱 eedus@126.com 粤ICP备09031317号-1
Copyright © 2004-2017 www.eedu.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