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环境保护事业亟需启动公民力量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环境保护事业亟需启动公民力量
作者:评论员 童…    资讯来源:浙江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6
 

  评论员 童大焕

  日前,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赋予了环保部门三大“杀手锏”:

  一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亦称规划环评),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二是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环保部门拥有停产治理权;三是将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作为奖惩、问责的重要依据。

  “决定”表明,我国将要“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事实上“决定”也已经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我们愿意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一目标。因为,目前我国已处于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一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已经到来,未来15年将持续存在;二是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时期,特别是污染严重时期与生产事故高发时期重叠,环境风险不断增大,国家环境安全受到挑战;三是群体性环境事件呈迅速上升趋势,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而环境问题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隐瞒、无法掩盖的问题,且环境风险是全局性的问题,一旦降临,不论东部西部、城市乡村、穷人富人、官员平民,谁都无法幸免,无法独善其身。这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天然优势”。

  更为根本的是,由于环境保护的这种“特殊性”,法律法规的执行将不再单纯信赖行政机构的内部运行,而在于在实际生活中实现良好的官民互动。举个简单的例子:审计风暴老百姓年年叫好,但审计出来的问题却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严重。就因为审计风暴中,社会公众只能充当旁观者,审计部门也无法对相关部门和官员“釜底抽薪”实行经济和行政处罚,导致“公地悲剧”愈演愈烈。

  但在环保风暴中,只要辅之以相应的制度建设,社会公众就是最积极最有力的参与者建设者。他们可以最及时有效地弥补市场的失灵和政府的失聪与力不从心。比如,美国国会在1986年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商颁布了《紧急规划和社区知情权法》。创造性地将重点放在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上。在提出建立应急系统的同时,该法首次要求企业每年报告其向环境排放的几百种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排放数据不仅应该提供给当地政府,也应当向社会公布。污染大户们很快感受到了巨大的公众压力。从实行有毒有害物质公告制度至今,美国此类物质的排放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从1960年代起,日本公民也发动了大规模的法律诉讼,媒体和民间组织也针对污染企业进行大规模斗争,10年之内,日本形成了人口资源环境文化相互协调的循环性社会。

  由“决定”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在启动公民力量方面的决心。它规定:今后将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省(区、市)有关环境保护指标,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噪声、饮用水水源水质等环境信息,及时发布污染事故信息。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如是,在环境领域可以率先形成“精英民主”的国家治理模式:由社会精英集团制定合乎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通过公民的依法维权实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执行,从而一举打破立法、执法都在权力集团内部运行的传统路径依赖。

  对此,有关官员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环保领域既关系着全民利益,政治敏感性又相对小,最易达成社会共识与共赢,是进行民主法治实验的最佳领域。环境领域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能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环保风暴不仅在环境领域能够还我们一片蓝天一江绿水,而且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也有可能成为迈向成熟民主政治的“开路先锋”。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生态旅游指导意见》将出台
    生态旅游现场会:实现旅游发展
    环保法律实施情况令人忧
    人大常委会就环境保护法律实
    北青时评:别让错误的政绩观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以产权清晰化推进环境保护
    “十一五”期间西藏环境保护
    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会徽征
    垃圾处理:中国城市环境保护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