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章 | 生活 | NGO | 考试 | 下载 | 图库 | 论坛 | 博客 | Eteam | Ieco | 产业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谁来拯救嵩山?         ★★★ 【字体: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谁来拯救嵩山?
作者:李玉生 张…    资讯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9

 

  嵩山之伟力

  

  周昆叔

  走多了,看多了,对我们国家爱得就越深,但理解却不是那么容易。云南丽江纳西族鼓乐源自中原。闽西客家民居土楼也与中原有关。广东莞市800年的南社古村落还是源自中原。湖南、四川别具一格的商代青铜器上也有中原文化的踪影。与中原相隔千山万水的南国,何以根在中原,真是令人费解。

  中原古文化发达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中原古文化何以发达,而且影响又如此深远。原来,中原优势古文化的形成与河南中部耸立的中岳嵩山有密切关系。嵩山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历史悠久,它是35亿年前从大海崛起的一块古陆,且历史绵延。二是相对独立,它以约4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和1500米高度,成圆锥状突兀于华北平原的西南部。三是资源丰富,山中有上百平方公里的低丘,这里河流密布,水网发达,河旁黄土台地广布,山上林草丰茂。源于嵩山的5万条河流和一些沟谷称放射状分布,为淮河主要支流颖河的发源地,也为黄河的主要支流伊洛河的水源补给地。四是古文化发达,山中、山边有旧石器中期、晚期遗址和中石器时期的遗址共5处,而且在旧石器中期就已显示出南北文化交融与过度的特点。山中还有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遗址10多处,其中有与夏代起源关系密切的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有战国阳城故城等著名遗址。山周围每条放射状河流都是人类重要的生存与文化传播通道。嵩山附近有一系列的重要遗址,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还有二里头的夏都、偃师商城遗址以及古都洛阳、开封,形成了嵩山文化圈的中心区。嵩山和环嵩山分布的古文化遗址和古都就其数量、规模、类型、影响来说,在全国独占熬头,成为中国古文化的核心。

  嵩山文化圈为何得以形成,是嵩山地域的山、水、土、生物、气候和地理位置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就了在中国起核心作用的中原优势古文化。过去,我们多注意黄河对中原文化的作用,实际上嵩山地域的多因素造就了中原古文化,其中包括了黄河起的作用。水对中原古文化的形成当然重要,但中原古文化是黄河、淮河共同滋养中原人们创造的。黄河与淮河共同造就了中原古文化,其功力之伟,世界罕见。所以,黄河、淮河都是孕育中原古文化的母亲河。

  我们幸有嵩山这一胜地创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才使得我们国家呈现出文化既多样又和谐统一。据研究,汉族80%的姓氏源于河南省,随着人口的迁移,才把中原古文化散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和海外,以致全国乃至海外虽然隔山隔水,却隔不断中原文化的影响。

  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周昆叔

  文化有地域性,这源于人对环境的依赖与适应。中国地跨几十个经度和纬度的广大地域;气候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域;地貌山川纵横,盆地罗列;水土有北土、南石、东水、西山特点,多种多样环境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既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有核心的,其核心就是嵩山文化圈。

  2002年9月,笔者在济南举行的"中国第三届环境考古学大会"上做《十五年来的中国环境考古》报告,谈到黄河中下游存在嵩山文化圈和泰山文化圈,2004年初与长期在郑州从事考古的张松林等讨论工作时,他也谈到嵩山文化圈,我们不谋而合。

  嵩山文化圈不同阶段的表现

  为什么要提出嵩山文化圈,有鉴于特点鲜明的中原古文化与嵩山关系密切,这可以概述为以下六个方面。

  1、据张松林等研究,嵩山一带旧石器文化虽属北方细小石片石器系统,但在巩义神南洪沟、登封君召遗址中砾石石器占有一定比例,这说明旧石器时代中期嵩山地区古文化就有中国南北文化交融与过渡特点。

  2、距今9000-7000年裴李岗文化遗址达70处以上,且可分为裴李岗、贾湖两类型,裴李岗、莪沟、石固、贾湖等遗址密集地环嵩山分布,据初步统计达43处,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为同时期全国之冠。其农业兼有粟作与稻作,名列前茅。

  3、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可分多个类型,环嵩山分布的重要仰韶文化遗址有秦王寨、点军台、大河村、西山等。其影响东至滨海,西抵青藏高原东侧,北达长城内外,南入长江中下游。类型之多,影响之广,全国之冠。

  4、距今4500-4000年的豫西、豫中龙山文化,也可分为不同类型,环嵩山重要龙山文化遗址有王城岗、煤山、王湾、古城寨、瓦店等。

  5、距今4000-3000年成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立国中心,环嵩山重要遗址有新砦、二里头、郑州商城、小双桥、偃师商城等。这是中国踏入文明时代最早的地方,是萌发中国治国之道和形成礼仪之邦的发祥地。

  6、距今3000-1000年是战国、秦汉、唐宋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使中国成一统的世界大国。这里分布有我国八大古都中的三个--洛阳、郑州、开封。

  上述六个方面独特和影响中华的中原古文化及其与嵩山关系密切的事实,令我们自然会想到在中原有一个环嵩山文化圈。

  嵩山及其与中原古文化的关系

  

  嵩山是秦岭东迤相对独立的山体,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与华北平原接壤,是35亿年前崛起的古陆,历经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层序清楚,时代连续,被审定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嵩山中分布有较广的石灰岩,并形成溶岩洞,便于旧石器人类栖息,如荥阳织机洞遗址等。嵩山最高峰玉寨山海拔1512米,次高峰嵩山海拔1492米。嵩山中心区地貌可分三部分,其北为嵩山,系中低山,呈东西展布。其南面为箕山,多在海拔1000米以下,为低山丘陵,也为东西展布。在上述二山之间夹一低丘地带,海拔约300-400米,相对高度约50米,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其间有大金店、登封与芦店盆地分布。低丘中自西向东有南河涧沟、顾家河、少林河、老东沟、书院河、五渡河和石淙河共七条源于嵩山的河流汇入颖河,形成颖河的源头,这些河流织成每平方公里0.32公里的水网。这些河谷中普遍发育有二级阶地,其上堆积有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黄土,厚达5-6米或更厚。嵩山腹地水丰土沃,新石器时代及其后的先辈栖息其间,据不完全统计各类遗址有14处,其中有著名的王城岗遗址和战国阳城等,本身就是古文化发达之区。

  从嵩山发源的淮河支流还有汝河、双洎河与贾努河,还有若干沟谷汇入伊洛河,成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地,促使黄河冲出晋豫峡谷后,以万钧之力塑造华北平原。从嵩山发源的河谷近似放射状,每条河流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传播文化的通道。举双洎河为例,该河源于嵩山东侧马岭山山麓登封市大冶镇西施村紫罗池,在锯齿山与云蒙山之间,作东南流。长171公里,流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此河上游灵崖山一带有石灰岩分布,其溶洞中曾发现有旧石器晚期人类化石。其中上游倾斜堆积平原上,黄土台地广布,近山、傍水、利垦殖,据初步调查这里分布有32处新石器至夏商时期的遗址。这里古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新石器中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多达14处,占河南全省裴李岗文化遗址约五分之一。这14处遗址中10处分布在上游,占71.4%,而中游只分布4处,占28.6%,裴李岗文化命名地就位于该河中游新郑市裴李岗村。双洎河中上游裴李岗文化遗址占绝对多数和裴李岗文化遗址环嵩山分布的情况,清晰地说明旧石器时代人类栖居山地,到新石器时代通过双洎河等河流向华北平原进发的事实。

  从上述可知,嵩山既是旧石器文化,又是新石器文化孕育处,也是新石器文化与三代文化孕育和传播的中心。因此,嵩山是形成中原古文化的发动机、孵化器。

  嵩山文化圈是嵩山地域文化名称,指嵩山及其附近孕育中原古文化的核心地带及其传播地区。依与嵩山远近,文化关联程度疏密,可将嵩山文化圈划分为中心区(核心区)、边缘区和影响区。

  为什么能形成嵩山文化圈?

  首先要从人类迁移规律来探讨。华北,甚至更广大的区域,人类生存和迁移的规律是旧石器时期依山、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主要在山麓;新石器至三代时期主要在高台地或阶地,一般为高出河10米的二级台地或阶地上;战国、秦汉、唐宋遗址分布到低台地或阶地,一般为高出河约5米的一级台地或阶地,这些取决于人类进化、生产发展、气候变化和地貌发育。因此,山对人类及其文化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它是人类,尤其是早期人类的主要栖息地,山能为人类生存提供水、土、生物等重要资源。山是水之源,水乃人之托。山在人类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应于更多关注。嵩山以其规模适当,中山、低山、丘陵、低丘、盆地、河流、黄土台地、溶洞诸地貌发育,嵩山地质历史悠长,水、土、生物资源丰富,历为人类适生场所,故辟为世界地质公园,我国森林公园与文化圣地。嵩山文化圈的形成是山、水、土、生(生物)、气(气候)和位(地理位置)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文明形成前后时期,嵩山地区的山、水、土、生、气、位的条件优越。这里地理位置属中纬带;气候属温带与亚热带之交,系东亚海洋季风作用的边缘;地貌为黄土高原,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在距今8000-3000年的全新世中期的气候适宜期,水热条件优越,雨热同季,南方湿暖气候作用在北方沃土黄土之上,生物繁茂,裴李岗文化时期农作已在红褐色黄土古土壤之初的沃土上展开。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人们在红褐色黄土古土壤上部种植粟、黍、稻、麦、大豆五谷农业。地处东西南北的要冲,便利交往与文化的吸纳和辐射。这些成为嵩山地区先民创造先进中原文化有利区域环境。总之,嵩山文化圈的形成是敏感的,具活力的,宜居的生态环境边缘效应(edge effect)。

  提出嵩山文化圈的意义

  

  如文首所列的六方面特点鲜明的中原古文化,对全国影响大,及其与嵩山关系密切的事实说明存在嵩山文化圈。文中分析嵩山地区与中原古文化有关颇具特点六点生态原因,阐述了嵩山文化圈何以形成。

  人们对中原古文化在我国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本来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全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展开,发现层出不穷,本来这是为多元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根据,是大好事,然而对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主导与核心作用认识淡薄了,甚至有歧见,以至报章上有"黄河之母,长江之父"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不能形成文物考古资料多反而中华文化变得难于理解。尽管东、西、南、北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但终由于无嵩山文化圈的区域环境优势而不能成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物质是可分的,也是有核心的,文化亦然。中华民族文化是"有核心的多元一统文化",或曰"有核心的多元一体文化"。

  嵩山文化圈形成虽是这里特有区域生态环境孕育的结果,但其中也包括受益与中原周边文化交流。

  嵩山文化圈的概念让我们加深了对中原古文化、中华文化形成的理解,有助于对中原周边为何形成文化活跃带,如石家河、客省庄等文化现象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将全国多种多样文化素材建成令人理解和骄傲的中华民族文化大厦,增强民族凝集力。

  嵩山文化圈让我们理解东、西、南、北四岳何以拱抱中岳嵩山,何以有五岳的情结。

  嵩山文化圈让我们认识到在研究形成古文化的生态环境时,不仅要重视水土,也要重视山,要从山、水、土、生、气和位诸方面进行环境与文化关系的综合研究。这也是曾对中原古文化形成多重河因素分析而不能尽意的原因。

  嵩山文化圈的提出是我们从区域环境深入认识中原古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新起点。嵩山文化圈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如嵩山文化圈层的划分与内涵的深入分析;嵩山文化圈区域环境变化与文化发展等等。随着嵩山文化圈的深入研究,将促使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考古学、环境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古今文化研究。

  2005年1月18日,《河南日报》披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正遭受着开采之痛。经调查发现,位于登封市唐庄乡的嵩山北簏,当地农民掀开山皮,用钢钎和铁锤将山体肢解成一块块巨形条石,条石运到山下石材加工厂,被分割和打磨成青石板卖向全国各地。采石、运石、加工、销售,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保护地质遗产还是增加当地私产?如何更有效处理这一关系?此问成为一道待解难题。目前,此事已引起河南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采石屡禁不止

  登封市唐庄乡范家门村就位于嵩山北簏,参次不齐的房子要么群集,要么散乱地居在山间,宛如镶嵌在北簏上的珠子。早上7时起,山路上已经奔跑着载有巨石的平板车,这些巨石被载到山脚下的加工厂。

  在2004年2月13日,嵩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一起获此称号者,全国仅有八处。嵩山,被视为河南递给世界的一张金质名片。"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嵩山理当享受和世界自然遗产同等的待遇,得到更好的保护。然而,揭碑开园刚数月,这一世界级的'地质博物馆'竟惨遭'毁容'!"

  这件事立即引起河南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1月21日河南省土地资源厅联合工作组到达范家门村的几个采石坑,禁止当地居民继续开采石头。联合小组由河南省土地资源厅、郑州土地资源局、登封土地资源局和唐庄乡矿业管理站相关人员组成,联合小组当即封停这些采石坑,但未没收非法采石的生产设备。

  禁令除了增加村民对外来者的警惕外,并没有彻底阻止采石行为。

  据悉,调查组走后被封停的采石坑重新又开工的除了范家门村所在的山头,对面的板倒井村也仍在开采。通往范家门村与板倒井村的两条山上公路遥遥相望,采访期间,两条路上奔跑的运石车,"突突"的声音此起彼复,回荡在山坳里。"这些采石场不可能停下来,上面检查人员来检查,采石人员就走;检查人员一离开,采石人员立即又兜回来了。"一名知情人说。

  正遭蚕食的地质遗产

  有着5.43亿年历史的地质遗产在开山采石铁锤震荡声中遭受挫伤。"这是一条最连续最完整的古生界地层剖面遗迹,一旦破坏,整个公园里找不到可以代替的地区。"地质专家符光宏如是说。他认为,范家门一带是5.43亿年前少林运动形成的一个重力滑坡,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开山采石,地质遗产受到破坏。

  2005年1月24日,来自郑州土地资源局监察处的消息证实,唐庄乡已关掉18个采石坑,巩义和新密也关掉了采石坑,这些采石坑位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

  据知情人介绍,当地采石业从2001年左右开始大肆泛滥。那时候,靠近山脚的人家几乎都想做采石生意,许多是一个家庭一个采石坑,一个家庭一个石料厂。要么是父子店,要么是夫妻店。现在仍然可以看到通往板倒井、范家门村的两条路上随处可见的木架子,由四根木头支成,下面吊着大铁钩,一端连着电动绞索机,专门为吊起条形石作切割用。

  "绝不可能取得开采证"

  尽管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对毁坏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行为进行了及时制止,但其间的隐忧仍然存在。一处处采石坑违禁开工已是事实。"国土资源部门仅仅能进行行政执法,却无法采取强力行为。"郑州国土资源局矿产开发处处长郭建伟说。

  据介绍,唐庄乡众多的开采石头人员,没有一家拥有合法的开采证。仅有一家"爱国石料厂"的开采证在2004年9月8日办理,办证机关是登封市国土资源局,但郑州国土资源局对此证的合法性予以否认。其理由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已经早在此证办理前得以认证,被列为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的地区,县级土地资源管理局无权做出开采权。

  据郭建伟介绍,对于如何保护列为世界或国家级的地质公园,尚无法律上的规定。已经颁步实施的《矿产资源法》对国家风景名胜区和生态自然遗迹保护有明确的规定,但对地质公园等却无明确的规定。

  针对非法采石者与监察人员打游击的现状,郭建伟苦笑不堪。他认为,保证国土资源不遭到损害,还须一段距离。以现在的国土资源管理结构,市下面分县、乡两级,在现有的国土资源巡视方面,主要落在县级,但县级的人力有些捉襟见肘。一个县的编制一般是十几名,但实际需要人员往往二三百人,绝大部分是编外人员,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编外人员没有执法的资格。这给本来就打击乏力的现状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一页  [1] [2]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黑河抢救工程让额济纳绿洲再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