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资讯正文 | ![]() ![]() |
|
||||||||
新华时评:生态忧患意识不要随沙尘起伏 | ||||||||
作者:宋常青 资讯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8 | ||||||||
新华网兰州4月28日电题:生态忧患意识不要随沙尘起伏 新华社记者宋常青 春天渐行渐远,沙尘天气暂时离去,长时间遭受沙尘袭扰的人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然而,我们的心情不应因此而彻底放松,漫天沙尘一夜间覆盖北京城的景象、我国北方地区长时间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都在提醒我们增强生态忧患意识,更加努力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年来,沙尘暴等影响范围大的环境问题频频出现,极大地增强了社会生态意识,也使得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一种现象仍不免令人忧虑: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随着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时起时伏。沙尘暴多了,社会就关注生态环境;沙尘暴少了或者是统计数字上天数、次数有所减少,便开始“自娱自乐”地总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盲目认为环境开始好转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看待沙尘天气,增强生态忧患意识,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我们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有成就的,但与我们向大自然索取的财富相比,这些成就微不足道。历史的欠账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失误,都使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西北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是环境恶化的一个结果,但如今已成了环境继续恶化的原因。甘肃的月牙泉被称为“沙漠明珠”,但由于地下水的持续过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沙漠明珠”已经有消失之虞。同样,曾有“沙漠绿洲”之称的甘肃省民勤县,因为过度利用地下水如今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和干旱地区。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因为工业开发带来的铅污染、镉污染,在云南等省份因为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山体滑坡、塌陷,诸多环境问题都困扰着社会,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经济社会就无法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但不能持续提高,反而可能下滑。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遭遇漫天黄尘袭击中召开,意义非同寻常,它有助于人们感受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增强生态忧患意识,不因沙尘天气暂时离去而放松警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自觉地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
||||||||
资讯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
![]() |
环保如何不欠新账还旧账? 沙尘天气频仍 空气质量下滑 外来沙尘空降京城 扬尘控制预 沙尘为何频频光顾北方 防治应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沙尘 今春又见扬沙,京津周围治沙 |
![]()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5 中国环境生态网 本站域名 http://www.eedu.org.cn 粤ICP备05001066号 穗监备:4401990805086号 本站申明 本站所有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